|
|
第三站:養(yǎng)殖場 母豬漲價補欄者很少 當這趟尋找生豬的旅途走到最后時刻,記者終于在即墨市張李莊劉從忠的養(yǎng)殖場里,見到了肥頭大耳的大白豬,但耳邊聽到的仍然是“找豬難”的抱怨。 守著200多頭生豬,為啥還是找豬難呢?劉從忠告訴記者,他找的不是屠宰上市的商品豬,養(yǎng)殖戶需要的是繁殖能力強的原種能繁母豬,還有品質優(yōu)良的品種豬仔,而現(xiàn)在這兩類豬的價格已經(jīng)高得離譜了?!? 算賬 養(yǎng)豬殺豬賣豬都沒暴利 昨日,即墨生豬收購價在9.5元/斤至9.6元/斤,白條豬肉的批發(fā)價是12.3元/斤,零售市場上的普遍售價是15.5元/斤……面對如此之高的歷史價格,很多人都會質疑:究竟錢被誰賺走了?“按照現(xiàn)在的收購價,一頭豬能健康長到220斤,然后平安地出欄,也就賺600多塊錢,比2008年那會兒少賺一半?!蹦z州營海鎮(zhèn)的鄭方玉認為,即使目前生豬收購價已經(jīng)高出2008年0.8元/斤,但眼下養(yǎng)豬絕不是暴利。首先成本上漲。鄭方玉給記者算了筆賬:玉米已經(jīng)突破1.2元/斤,配好的豬飼料也高達1.75元/斤,按照長到110公斤之前,喂3斤料長1斤肉算,光飼料錢就要5.25元/斤,之后則是喂7斤料才長1斤肉,成本更大;一頭豬從出生到出欄要打十幾種疫苗,要吃各種保健藥,冬天還要開地暖、夏天要用降溫設備,一斤豬肉加0.5元都打不住;人工費也是大頭,現(xiàn)在雇一名工人至少要2000元一個月,每月出欄100頭的豬場至少要3名勞動力,一公斤豬肉再加0.6元的成本。最后再算上場地租金等各項意外開支,一斤豬肉的成本高達約6.5元。 眼下,屠宰廠稱自己不僅沒有利潤,反而倒賠。青島七級肉制品公司總經(jīng)理王京剛也算了筆賬:9.6元/斤的收購價;還需付給經(jīng)紀人每頭豬10元的提成,7元/頭的裝豬費,3元/頭的產(chǎn)地檢疫費,10元/頭的車費,加上一頭豬約在運輸過程中折秤3斤,綜合起來,一頭豬到屠宰廠的費用是60元,折合0.6元/公斤;屠宰廠要配冷庫,給豬肉排酸遇冷的車間,一個月電費8萬元,還有人工費,算下來一頭豬的屠宰成本是27元左右。到這個階段,一斤豬肉就要超過10元了。一般200多斤的生豬放血、去毛、除下貨后只剩130斤左右,如果不算下貨的收入,白條肉的成本在14元/斤以上。至于零售環(huán)節(jié),島城一家大型超市的相關負責人表示,豬肉和雞蛋的扣點是所有商品中最低的,絕對不超過6%,加上超市經(jīng)常拿出部分豬肉搞促銷活動來拉人氣,利潤非常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