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敦奧運會前,1906年曾在雅典舉行一次非正式的奧運會。1896年第一屆奧運會后。國際奧委會否決了希臘想把雅典作為奧運會固定會址的要求,但答應希臘可在兩屆奧運會之間召開一次類似奧運會的運動會,即所謂"中間奧運會"或"屆間奧運會"。由于種種原因,迄今希臘只在1906年現(xiàn)代奧運會復興十周紀念時,于雅典主辦了一次
這樣的運動會。1904年圣路易奧運會時,歐洲國家許多選手只能望洋興嘆。因此,當希臘提出1906年召開非正式奧運會時,許多國家躍躍欲試,反響強烈,國際奧委會也積極支持希臘的建議。十年前,雅典承辦了首屆奧運會,場地設施不需興建。同時東道主再次使用了發(fā)行郵票及其他籌集款項辦法順利解決了缺乏經(jīng)費的因難。大會于4月22日到5月2日舉行,參賽的有20個國家的884名運動員,其中女選手7人,希臘打破祖先留下來的陋習,首次派出婦女參中了世界性比賽7名女選手希借占了6名,代表團數(shù)最多的也是希臘,男女共306人。圣路易奧運會缺席的法國,這次參賽選手僅次于希臘,為76人,意56人,英52人、丹53人、德52人等歐洲國家選手隊伍都在50人以上。以往各屆運動會,美國運動員都是由各大學、俱樂部或體育協(xié)會自行派,這次來雅典的34名選手,首次由美國奧委會選拔產(chǎn)生。埃及、芬蘭是第一次派隊參賽。
運動會比賽項目有田徑、游泳、水球、擊劍、體操、賽艇、自行車、足球、古典式摔跤、網(wǎng)球和射擊。因為運動會是非正式的,沒有列入奧運會屆次中,所獲獎牌,一般也不統(tǒng)計在國家或個人所獲奧運會獎牌數(shù)內(nèi)。
申請主辦第四屆奧運會的有羅馬、米蘭、柏林和倫敦四個城市。柏林由于得不到政府支持被迫撤消了申請,經(jīng)國際奧委會秘密投票表決,會址選在羅馬。由于多次地震和火山爆發(fā)意大利經(jīng)濟蒙受巨大損失。1906年雅典運動會期間,羅馬提出,因財政困難,無力興建體育設施,宣布放棄主辦權(quán)。時間緊迫,奧運會又無法延期。國際奧委會求助于倫敦。英國考慮再三,答允運動會在倫敦如期舉行。立即成立了奧運會籌委會,用較快的速度,在倫敦西區(qū)一個叢林地帶興建了一座可容7萬余觀眾的體育場,新造了一個長100米、寬15米的游泳池,以及自行車場等等。
天幕那天,氣候不佳,在霧迷天,雨下個不停。國王、王后及國際奧委會官員出席了大。這屆奧運會首次規(guī),開幕式上各代表團應服裝統(tǒng)一,在本國國旗引導下列隊入場,并規(guī)定,旗手通過英國國王愛德華七世觀禮臺前時,就將旗幟下垂,以示致敬。由于國旗問題在開幕式上引起了一些糾紛。首先,美國、瑞典代表團進入會場后,發(fā)現(xiàn)會場沒有懸掛他們的國旗,向組委會提出了抗議。接著,擔任美國旗手的美籍愛爾蘭人不愿向愛德華七世致敬,高舉大旗通過了主席臺,引起了一陣騷動。此外,與俄國為一個代表團的芬蘭選手(當時俄、芬蘭為一個代表團,但單獨參加比賽)認為在帝俄旗幟下入場是一種恥辱,因此拒絕參加開幕式,開幕式雖出現(xiàn)了一些糾紛,但某些作法,如代表團著統(tǒng)一服裝,在各自的國旗引導下列隊入場等,為以后各屆開創(chuàng)了先例。
本屆參賽國家共22個,運動員2034人,其中女子36人,總?cè)藬?shù)比前三屆的總和還要多,東道主派出了最龐大的選手團,達710人;法國次之220人;瑞典156人,居第三位,首次參賽的有冰島、新西蘭、俄國、土耳其和芬蘭。1900年,亞洲的印度曾有一名運動員隨同英國隊參加了巴黎奧運會,使歐美、亞、大洋洲均有代表參加當屆運動會,只是缺少非洲國家;1904年,非洲與歐、美大洋洲均有代表,但亞洲缺席。本屆土耳其隊與會,使奧運會首次五洲代表聚會,對奧林匹克日益國際化具有歷史意義。本屆共設有24個大項,首次列入的有曲棍球、水上摩托和一些奇異不常見的項目,如熱杰球,這是一種法古老的類似網(wǎng)球打法的球。這項比賽在奧運會上壽命不長,以后只在第七屆列入過。
大會還第一次列入了花樣滑冰。比賽是在人工冰場進行的。女子參加的項目只有網(wǎng)球、射箭和花樣滑冰。倫敦奧運會田徑賽共27個項目,創(chuàng)16項奧運會紀錄,其中有5項高于當時的世界最佳成績。在項目上也有所翻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