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日韩久久久久综合网|中文字幕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日韩一区欧美二区成人动漫|久久久亚洲香蕉夜夜夜

      <p id="mojyt"></p>
    • 青島新聞APP

      打開

      青島市博物館:一甲子,正青春

      2025-09-15 07:28    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  

      聚焦·從一個博物館讀懂一座城市

      青島市博物館:一甲子,正青春

      博物館薈萃文物精華,守護千年文脈。

      北魏石佛造像、宋鈞窯鼓式洗、明正統(tǒng)十年刻萬歷二十六年印道藏五千三百零五卷刻本、明徐渭紙本行書群望詩中堂……日前,青島市博物館在建館60周年之際,特別推出“鎮(zhèn)館之寶”全民評選活動,終評出的九大“鎮(zhèn)館之寶”熠熠生輝,每一件都是當之無愧的城市文化頂流。

      60年來,青島市博物館帶給城市的驚喜不止是文化的瑰寶。博物館不僅傳承著城市的歷史和文化,更是連接過去、現(xiàn)代、未來的橋梁。作為青島重要的文化地標,青島市博物館充分發(fā)揮“城市文化會客廳”作用,創(chuàng)新解碼“文博+”無限可能,探索構建“博物館之城”多維度矩陣,全面助力文旅深度融合……品牌影響力持續(xù)提升。

      航拍青島市博物館。

      來自博物館的時空穿梭

      星河橫流,歲月成碑。1965年,青島市博物館正式成立,地址位于大學路建于20世紀30年代的萬字會舊址。1996年,順應青島市東部大開發(fā)的節(jié)奏,青島市博物館東遷至嶗山區(qū)。2000年9月30日,青島市博物館新館試開放,基本陳列“青島歷史文明之光”開展。2001年6月24日,青島市博物館新館全面開放?!娥^藏明清書畫陳列》《館藏古代碑刻拓片陳列》等7個文物專題陳列同時展出。2008年,借迎辦29屆奧帆賽的東風,青島市博物館進行改造,陳列展覽以一個通史展覽和五個專題陳列充分體現(xiàn)其館藏優(yōu)勢和地方特色,并以完善的配套服務設施和功能,成為傳承青島地區(qū)人類文明,展現(xiàn)青島城市文化底蘊,提供文化服務的重要公共場所。今年,多項文化藝術展在青島市博物館展出:不僅推出“典·閱——青島市博物館藏國家珍貴古籍展”,展出館藏入選《國家珍貴古籍名錄》的全部38部古籍,展示古籍收藏保護成果,還將《遺產(chǎn)·今昔·對話—來自東方城市青島的歷史建筑巡禮》圖片展送出國門,到德國施特拉爾松德市立圖書館展出。

      作家海倫·凱勒曾在《假如給我三天光明》中寫道:“這一天,我將向世界,向過去和現(xiàn)在的世界匆忙瞥一眼。我想看看人類進步的奇觀,那變化無窮的萬古千年。這么多的年代,怎么能被壓縮成一天呢?當然是通過博物館?!鼻鄭u市博物館好像一部青島史志,基于城市對于自身特色與文化記憶的追溯與整合。那些原本獨立存在的、鐫刻著時代烙印的物件,在博物館里被精密、確鑿地鏈接成了時光的脈絡。

      今日的青島市博物館,站在這個青島歷史與現(xiàn)代的鏈接處,更多人可以更輕易、更直觀地循著青島市博物館的展陳記憶,穿過時空的阻隔,走進千年歷史、中外文明。透過那些精美的文物與高科技手段復刻的時光片段,與濃縮的青島往事對話,俯瞰青島歷史的輝煌與久遠,也可以見證世界文明交流互鑒。

      鑒往事,知來者。博物館的明天何其美好,便寓意著這座城市未來的文化何其燦爛。由崔愷院士設計的青島市博物館新館,以“浪涌石開”為意象,建筑像嶗山上的石花慢慢綻放,和老館挨在一起,既和諧又有新意。目前,新館的展陳正在如火如荼策劃中,可謂既擴容量又增含量。

      何以青島,靜待花開。這座總建筑面積達7.1萬平方米的新館,將來會是集展覽、研究、教育、休閑于一體的文化綜合體,不斷吸引公眾走進博物館,讀懂這座城。

      博物館“網(wǎng)紅”更“長紅”

      站在歷史與當下的交界點,青島市博物館正憑借多維度的文化藝術平臺,給予人們多彩斑斕的文化體驗,日漸成為許多觀眾“身未動心已遠”的向往目的地。

      打卡博物館是當下“青風徐來”的時尚與潮流,成為年輕人與傳統(tǒng)文化雙向奔赴的優(yōu)質(zhì)平臺。進入小紅書等年輕人熱搜的社交平臺,輸入“青島市博物館”,出現(xiàn)的各類打卡推文直接刷屏。國學大師錢穆在《國史大綱》中曾談道:“歷史知識,貴能鑒古而知今?!币粋€博物館就是一座大課堂。打卡博物館,休閑學習可兼得,這正是博物館文化的迷人之處。青島日報報業(yè)集團每年的新人入職培訓中,有一項便是集體參觀青島市博物館。對于這些年輕的媒體人而言,在這樣有趣而高級的城市課堂學習,不僅是一次鮮活的傳統(tǒng)文化體驗,更能直觀而便利地觸摸到一座城市的文脈肌理,獲取高效實用的人文知識,對今后的工作可謂大有裨益。

      青島市博物館營造了一個更博大、更個性的文化語境,打通博物館與更多人群的壁壘,讓民眾獲得來自歷史深處的文化幸福感。走進青島市博物館,就像進入了一個立體的人類文明寶庫。24萬件館藏,涵蓋30多個門類,其中書畫、陶瓷器、玉器、錢幣等館藏特色,藏品中不乏稀世珍品。這些文物展示著被時光磨礪出的精華,在交相輝映中講述著跨越千年的故事。

      隨著科技的快速發(fā)展,數(shù)字技術融合到博物館的各項工作中已成為一種普遍的態(tài)勢。青島市博物館自2009年起實施數(shù)智賦能,推動藏品資源有效利用,已完成9018件珍貴文物的數(shù)字化建檔,拍攝影像資料5萬余幅。2020年上線的數(shù)字藏品館突破時空限制,通過“三級以上文物名錄”等欄目實現(xiàn)藏品動態(tài)展示。2024年古籍數(shù)字化工程取得重大進展,完成近萬頁的珍貴古籍掃描,11部古籍入選國家級數(shù)字化項目。博物館積極運用新媒體技術,與央視等媒體合作打造“文博日歷”“新青年講國寶”等數(shù)字傳播產(chǎn)品,顯著提升了文物資源的傳播效能。

      青島市博物館的數(shù)字文博常在各類展會上大放異彩。精品館藏文物制作而成的“數(shù)字文博互動魔墻”帶來鮮活的交互體驗,通過這面“墻”,不僅可以查看文物高精度三維質(zhì)感形態(tài),還能梳理文化脈絡、還原歷史場景、查看知識圖譜、講述文物故事,全方位感受數(shù)字文化帶來的新場景、新魅力。

      承載著城市歷史文化的珍寶,成為公眾與博物館雙向奔赴的橋梁,為青博的甲子華誕增添更加動人的光彩。在建館60周年之際,青島市博物館依托“鎮(zhèn)館之寶”文物評選活動,圍繞館慶主題策劃推出專題展覽。此展以“時間軸”敘事,展現(xiàn)青島市博物館60年的發(fā)展和變遷。通過60組“鎮(zhèn)館之寶”文物以及檔案、手稿、老照片等見證物,緊扣關鍵節(jié)點,再現(xiàn)發(fā)展歷程、歷史事件和社會影響。位列青島市博物館鎮(zhèn)館之寶之首的兩尊北魏石佛造像,是目前我國博物館室內(nèi)陳列同殿兩佛并立且體量最大的古代石造像。早年,這兩尊石佛矗立在大學路7號的院落,現(xiàn)在又成為青島市博物館的“第一印象”。文物特有的魅力在此刻被具象化。“慈悲的微笑”,不僅是幾代青島人對博物館的深刻記憶,更讓越來越多人對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產(chǎn)生濃烈的興趣。

      博物館一樓的兩尊北魏石佛造像是青島市博物館鎮(zhèn)館之寶之一。

      特色展覽引客來。近年來,青島市博物館立足觀眾多元化需求,推出《會講故事的博物館兒童展》《典·閱——青島市博物館藏國家珍貴古籍展》等多個主題鮮明的精品展覽,并先后榮獲國家文物局“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題展覽推介項目。《蟲·逢——山東省博物館世界珍稀昆蟲標本展》等自然科普類、《黃河從草原上流過——內(nèi)蒙古黃河流域古代文明展》等區(qū)域歷史文化類展覽,則以優(yōu)質(zhì)公共文化服務搭建起博物館與公眾的溝通橋梁,踐行了博物館在社會教育與跨區(qū)域文化交流中的雙重職能。

      歷久彌新,博古通今。用特色的館藏、高品質(zhì)的展覽、多彩的活動以及不斷創(chuàng)新的文化產(chǎn)品講好“博物館故事”,塑造起青島市博物館的深度與厚度。這是博物館成為“網(wǎng)紅”打卡地的鮮明特色,更是博物館“長紅”的可持續(xù)發(fā)展路徑。

      博物館鏈接文旅場域

      在當下的旅行中,人們愈發(fā)重視文化含量和深度體驗。以前是“了解一座城市,從博物館開始”?,F(xiàn)在,則是“為了一座博物館,而愛上一座城市”。在“文博熱”走紅的當下,市博從文物集成和時代記憶化身文化會客廳和旅游新地標。

      愛逛博物館的游客,不會空手而歸。博物館文創(chuàng)產(chǎn)品作為文旅融合的重要載體,正以其獨特的魅力和創(chuàng)新力為當下文旅生活帶來新氣象。在文創(chuàng)產(chǎn)品研發(fā)過程中,青島市博物館積極開展跨界合作,拓展合作領域和形式。一方面,進行IP授權,與外部優(yōu)質(zhì)企業(yè)合作,借助其創(chuàng)意和技術優(yōu)勢,開發(fā)更具創(chuàng)新性的文創(chuàng)產(chǎn)品。另一方面,自主研發(fā)與聯(lián)合開發(fā)相結合,引導社會力量深度參與文創(chuàng)研發(fā)運營。與國產(chǎn)動漫《君有云》開展IP聯(lián)名合作,將館藏文物明代畫家謝時臣的《武當南巖霽雪圖》與動漫元素融合,推出《君子傲雪》主題手辦,并舉辦主題特展活動?;顒蝇F(xiàn)場設置了文物觀摩、漢服體驗、傳統(tǒng)投壺、版畫制作等互動環(huán)節(jié),為觀眾打造沉浸式文化體驗空間,實現(xiàn)了傳統(tǒng)文化與現(xiàn)代潮流文化的碰撞與融合,讓古老的文物以全新的姿態(tài)走進年輕人的視野。

      博物館是寓教于樂的“詩與遠方”。實際上,近年來,青島市博物館除了參觀的功能,提供的“新場景、新故事、新力量”儼然成為一種文化新時尚。比如結合微課堂、云展覽、云直播、云講解等多種形式,豐富微信、微博、官方網(wǎng)站等“網(wǎng)游青博”線上資源。在游人密集的仲夏夜,推出“夜色青博”。仿古絲路市集為攤主無償提供攤位,吸引青島地域眾多的民間藝術家、非遺傳承人和手作藝人參與。

      逛博物館,“情緒價值”拉滿。為了更好發(fā)揮教育功能,青島市博物館著實下了一番心思,通過展示特色歷史文物以及故事化、情境化的展覽設計,讓觀眾與展品產(chǎn)生情感連接。青博“博琴雅韻”“膠澳日記研學”等優(yōu)質(zhì)社教項目,分別獲得2022年度全國文博社教百強案例和2023年全國文化遺產(chǎn)旅游案例以及線路宣傳展示活動“百強案例”殊榮。這些“大課堂”帶著清晰而深刻的青島烙印,“拿捏”住了觀眾的心。不僅游客直呼驚喜連連,就是本地的居民也感覺這里常逛常新,每次都有新收獲。

      俗話說,三分游,七分講。從“看熱鬧”到“品門道”,志愿者講解文物所蘊含的歷史記憶,讓文明之光照進公眾心間,成為觀眾與博物館的一座溫暖橋梁。

      據(jù)介紹,青島市博物館是全國最早開展志愿者活動的博物館之一。今年以來,青島市博物館再度掀起公益文化熱潮,眾多愛心人士踴躍參與志愿者招募,為博物館注入活力,公益之光在館內(nèi)閃耀。招募活動吸引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11個崗位共收到157份報名簡歷。這些志愿者的加入,不僅助力文旅融合,實現(xiàn)與更多游客的互動,同時通過他們的專業(yè)與敬業(yè),使得“博物館研學熱”持續(xù)升溫,打破了到博物館浮光掠影“到此一游”的壁壘,讓青島市博物館成為青少年沉浸式融學于趣的社會課堂。

      一甲子,正青春。2025年,步入60周年的青島市博物館也正在融入市民生活的點滴日常,這座博物館不僅是一方文化棲息地,更是島城氣象萬千的精神符號與文化名片,而這張城市文化的“金色名片”,正當其時、大有可為。(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崔燕)

      最新評論

      打開APP查看更多評論

      精彩推薦

      山東省首個郵輪直供公用型保稅倉庫在青島正式運營

      2025-09-15    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

      車被冰雹砸壞了保險公司能理賠嗎?記住“48小時黃金法則”

      2025-09-15    央視網(wǎng)

      羅永浩深夜發(fā)文:賈總 找個平臺直播理性對一次話吧

      2025-09-15    極目新聞

      20萬市民游客觀展!三大“國字號”美食節(jié)在青島引爆節(jié)會經(jīng)濟

      2025-09-14    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

      青島貝殼博物館9月20日免費開放,預約通道已開啟

      2025-09-14    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

      殲-16與殲-10對抗誰能贏?直擊演訓現(xiàn)場

      2025-09-14    央視新聞客戶端

      碩果飄香、甜蜜有約!青島街頭駛來“萄醉·秋日”主題巴士

      2025-09-14    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

      青島綜合交通智慧運行與服務體系建設入選交通運輸部典型案例

      2025-09-14    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

      查看更多

      青島新聞APP

      打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