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9月27日晚六點,繁華的閩江路兩旁霓虹燈都已經(jīng)亮了起來,記者在扎堆的咖啡館和西餐廳之間,找到了木象禹的擦鞋修鞋店。木象禹也剛到不久,他跟記者簡單問候了兩句,就坐在凳子上開始修鞋了。涂膠、穿線、釘跟、加固,他的每一個動作都很仔細,十分鐘后,皮鞋修好了。他又拿出鞋油,擦起了鞋子。 ????“我不覺得低人一等” ????眼前的木象禹穿著淺藍色襯衣、棕色休閑褲,看上去很干練。41歲的他,正是修 ????2003年12月,木象禹和妻子扛著兩個編織袋從濟南章丘縣刁鎮(zhèn)來到了青島,腦子靈光的他看準了擦鞋修鞋的營生,加盟了一家叫翰皇的連鎖店,他籌措了2萬元的加盟費,又花2.4萬元租了這間門頭房,就開始在青島打拼了。 ????2004年,木象禹把兒子從農(nóng)村接了過來。雖然是農(nóng)村人,但他堅持讓孩子接受最好的教育。“兒子上四年級的時候,我就把他送到琴行學小提琴了。小學畢業(yè)后,我把孩子送進了青大附中。俺雖然干活辛苦,但要好好供孩子讀書?!蹦鞠笥韺τ浾哒f,說得很堅定。 ????在木象禹的引導下,記者隨他爬上閣樓,那是間只有五六平米的小屋——剛來青島時,沒錢租房子,他跟妻子住進了門頭房的閣樓。這間閣樓,如今已成了倉庫,堆放著各式各樣的鞋子。因為層高太低、面積太小,記者根本站不直腰,轉身都很困難,木象禹就是在這里住了兩年之久?!盀榱耸″X,我們連床都沒買,從路邊撿來塊破舊的床墊便睡了起來?!彼f。 ????然而憑借著好的態(tài)度和手藝,木象禹漸漸打開了市場,來修鞋的人漸漸多了起來,小兩口晚上經(jīng)常會忙到12點。木象禹愛笑,對待顧客都是笑臉相迎,不計較小錢,有時候顧客忘了帶錢,擦鞋費用他就不要了。 ????擦一雙鞋5塊,修一雙鞋十幾塊或者幾十塊,木象禹就這樣幾塊幾十塊錢地賺著。如今,木象禹擦鞋店的會員已經(jīng)近6000人,每天送來維修保養(yǎng)的鞋子有 300多雙。 ????“擦鞋這活,很多人都瞧不起,但我不覺得低人一等,不管啥活,只要踏踏實實干,都能干出個模樣來。”木象禹邊擦鞋邊繼續(xù)說道。他擦鞋的時候面帶著微笑,讓記者覺得,在他手里的不是雙皮鞋,而是塊寶貝疙瘩。 ????“我們還不能辦社保,畢竟還是外鄉(xiāng)人” ????在記者看來,木象禹已經(jīng)很有點“城里人”的意思了。 ????2005年,他們買了套60平米的二手房。2006年,兩人又買上了車。“每次進貨都要去火車站提,老租車不方便,才買了車,平時舍不得開,5年一共才跑了3萬多公里。”他說道。 ????2010年,木象禹看到商機,在燕兒島路上開了一家汽車鑰匙店,專配芯片鑰匙和汽車遙控。今年,他準備在麥島再開一家店,專門做名貴皮具的養(yǎng)護。他告訴記者,“店面已經(jīng)租好了,準備國慶后裝修開張?!?/p> ????在別人眼里,一個進城務工人員能混到有車有房,已經(jīng)相當“場面”了。其實,光鮮背后,木象禹有著人所不知的辛酸?!耙驗槭峭獾貞艨?,我們不能辦社保。雖然這里的人待我們都很好,但還是感覺很難融入這座城市。畢竟,我們是外鄉(xiāng)人?!蹦鞠笥碚f這話時,語氣中透著些許能夠理解的失落。 ????當坐在對面的他翹起腿時,記者注意到他的鞋底縫了一圈線。記者問,是不是補過?木象禹嘿嘿一笑說,補過四五次了,從鞋跟到鞋掌都上過線、粘過膠。 ????“什么時候買的這雙鞋?”記者問。 ????“得有六年了吧。”他說。 ????“一直沒買雙新鞋?”記者問。 ????“扔了怪可惜,補補就好了?!彼f,“穿舊鞋走路踏實?!保ū緢笥浾?陸 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