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冰啟 ????《人民日報》近日對中國大學評價課題組負責人武書連先后兩次受邀到成都理工大學作講座,收取“贊助費”進行了調(diào)查。而武書連本人在自己的博客中馬上承認,但卻辯駁說,這不是個人收入,而是法人收入。而且認為那些“試圖把對大學正常的診斷咨詢劃為‘潛規(guī)則’和‘贊助費’”的行為,是為了“混淆視聽,繼而推翻大學排名。” ????武書連的及時回應,符合他的作風,此前,在南開大學和天津大學 ????既然武先生堅持認為自己有“坐懷不亂”的定力,也認為自己可以成為利益回避基本原則的特例,可以大方地一邊收費咨詢,一邊秉公辦事,那么,有關部門不妨對其“對大學正常的診斷咨詢”進行一番診斷:他究竟給學校做了怎樣的診斷,可以一次報告,就收好幾萬咨詢費? ????據(jù)稱,2008年,武書連咨詢的高校至少有7所。平均1個半月,就可以為一所大學作出診斷,人們不禁要問:對一所學校進行咨詢,武本人和其團隊花了多少時間?這樣的咨詢,有多少是緊密聯(lián)系學校的辦學情況,做了真正符合高等教育發(fā)展規(guī)律的教育咨詢?這種咨詢的“目的”,是不是就是“幫助”學校盡快提高在大學排行榜中的位置? ????根據(jù)武書連對成都理工大學咨詢提出的三項整改建議——一、征地,爭取達到人均1畝;二、加人;三、加強文科,我們很難不懷疑,這樣的“診斷”,難道不是靠排行榜吃飯嗎? ????顯然,從維護公平競爭環(huán)境與大學國有資源不流失出發(fā),司法機構應介入對上述“咨詢”行為進行調(diào)查。因為從目前顯示的信息看,大學排行榜已經(jīng)違背利益回避原則,相關大學與大學排行榜的制作者之間,已經(jīng)涉嫌商業(yè)賄賂——完全有可能假借“咨詢”的名義,付出排名交易的費用。事實上,司法機構的介入,也是對遭遇質(zhì)疑的大學排行榜的救贖,如果調(diào)查顯示沒有“潛規(guī)則”、沒有交易行為,是真咨詢,而不是假贊助,法律會給排行榜清白。 ????同時,對大學邀請武做“咨詢”的行為,也應該進行診斷,這種咨詢是為了獲得學校真正的發(fā)展,還是為了建立與其良好的“合作”,提高排名?學校花這筆錢是不是值得?從成都理工大學此前對咨詢費的開支遮遮掩掩看,學校對做這樣的咨詢并非理直氣壯。因此,我們也希望另外一些曾請武做報告的學校,公布具體的咨詢費用。 ????其實,輿論監(jiān)督、司法監(jiān)督,正是讓大學排行榜走向規(guī)范、走向陽光的基礎。大學排行榜制作者,如果要讓自己不被質(zhì)疑,只需嚴格堅持利益回避原則即可,只要有利益糾纏,就難以解釋清楚。 |
上一篇:誰來關注賤女孩背后的那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