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一個叫張惠琴的女人離去了。她是舟舟的母親。
許多人都知道舟
舟,他是中國著名智障指揮。然而,人們不知道的是,舟舟的媽媽身患癌癥十二年,支撐她活下去的唯一理由是,她必須用舟舟能夠理解的方式告訴他:“死亡并非遺棄,愛永遠不會離開”——
陪他好好活下去
1994年3月,43歲的武漢市機床廠廠醫(yī)張惠琴被確診患了乳腺癌。這一年,舟舟16歲。
張惠琴在得知病情后首先涌起的念頭是:我要將這個孩子帶走,母子倆一起離開這個世界。
從醫(yī)院回家的路上,張惠琴看見街上乞討的孩子,破衣爛衫,臉上臟兮兮的,她心如刀絞,想著她的舟舟:如果有一天他淪為他們中的一員,會是怎樣的?他會比這些孩子更悲慘,因為他根本連乞討是什么都不懂。
張惠琴在一家土產(chǎn)商店買了兩瓶敵敵畏。
筋疲力盡地回到家,打開門,舟舟快樂地從屋子里沖出來,像平時一樣大喊:“媽媽!”他彎腰在地上摸索著,終于找到了媽媽的拖鞋,趕緊拉出來遞到媽媽腳下。
張惠琴再也忍不住了,一把抱住舟舟就哭了起來。
舟舟意識到媽媽今天和平時不一樣,他伸出笨拙的手指在媽媽臉龐上拭過,突然有些緊張地辯解說:“我今天很干凈,很聽話!
這一刻,張惠琴決定:為了舟舟,一定要好好活下去。
她對丈夫——武漢市交響樂團的大提琴手胡厚培說:“我一定要活下來,我還有很多事情沒有做。”
張惠琴住進了醫(yī)院,開刀,化療,近半年,沒有見到兒子。她拆掉自己的毛衣,給舟舟織,心里盤算著:這是舟舟18歲時穿的,這是舟舟20歲時穿的……
出院回家的那天,兒子站在門口迎接她。他似乎不認識媽媽了,定定地看著她,眼神陌生又帶著凄涼,這是張惠琴從來沒看到過的眼神,一種痛苦憂傷的表情。舟舟就那樣一直看著媽媽,張惠琴緩緩地唱起了《世上只有媽媽好》,在聽到第三遍的時候,舟舟突然咧開嘴笑了,他認出來了,認出這個消瘦、憔悴留短發(fā)的女人,原來是媽媽。
他趕緊彎下腰摸索,然后把拖鞋塞到了媽媽腳下。
張惠琴教舟舟數(shù)數(shù);教他系鞋帶;教他愛干凈,講衛(wèi)生……她每天給舟舟一塊錢,讓他出去吃早點,希望他能學著多接觸社會,使用鈔票。
正在這時,胡厚培所在交響樂團的一位同事,偶然中發(fā)現(xiàn)舟舟只要聽見樂聲響起,就會安靜下來。他手里揮舞著一支鉛筆,像真正的指揮,直到曲終。
張惠琴興奮極了,她終于找到了適合舟舟的生活方式和生存方式。夫婦倆決定送他上智育培訓學習班,還請一些指揮家來指導舟舟……
1999年元旦前夕,中國殘聯(lián)特地請舟舟參加殘聯(lián)舉辦的春節(jié)晚會。在晚會上,舟舟的音樂天才發(fā)揮得淋漓盡致。殘聯(lián)主席鄧樸方擁抱著舟舟,深情地說:“一切生命都是偉大的!”
誰來照顧舟舟
中國殘疾人藝術團赴美前,在北京21世紀劇院匯演,黨和國家領導人觀看了演出。舟舟的指揮贏得了全場雷鳴般的掌聲。此后,舟舟又在美國巡演指揮了幾個世界頂尖交響樂團。
然而這時,在國內(nèi)的張惠琴卻被查出癌細胞已轉移并擴散。醫(yī)生告訴過她必須堅持定期化療和復查。一次化療就得幾千元,張惠琴舍不得,一拖再拖。她每天一大早起來煮銀耳湯和稀飯,然后拿出去賣;下班后又去一家私人診所打工,忙到晚上11點。她常常一天只吃一頓飯,吃一元錢的面條。
她要為舟舟盡可能多攢一分錢。
一個多月后,舟舟從美國回來了,這時張惠琴的頭發(fā)因化療已經(jīng)全部掉光?粗鴭寢屻俱膊豢暗哪,舟舟摸了摸媽媽光光的腦袋,突然流著淚說:“媽媽,你得了病嗎?”
這是舟舟第一次知道媽媽有病,他的話像一股暖流涌入了張惠琴的心里,她感到莫大的慰藉!她曾經(jīng)以為舟舟永遠不會懂得什么叫生病,什么叫問候。
張惠琴常常站在幕布后看兒子在舞臺上表演,她要記住兒子沉浸在音樂中的表情,那樣豐富,那么可愛,她希望自己永遠不忘,哪怕去了遙遠的天堂,一閉上眼就想起舟舟搖頭晃腦舉著指揮棒在音樂中舞蹈的模樣。
張惠琴加緊培養(yǎng)舟舟良好的生活習慣:每天無數(shù)次叮囑舟舟,早晚要刷牙,飯前便后要洗手……令她欣喜的是,舟舟有了更多自我表達的意識,他喜歡吃雞肉、喝可樂,他每天必須聽三小時以上的音樂,害怕夜晚看見閃光燈,他喜歡穿西服和運動鞋,他最煩人家說他胖……
這年,張惠琴陪著舟舟隨中殘聯(lián)藝術團循環(huán)演出,到新安時,她感覺到胸腔似乎要爆炸一般的疼痛,完全站不穩(wěn)了,她想,也許自己不行了。
在醫(yī)院,醫(yī)生驚呼:她已經(jīng)滿胸腔積液,不知她是怎么忍受巨大痛苦呼吸的,而且她還四處奔波。
這年夏天的一個晚上,舟舟在廣州中山紀念堂參加大型音樂舞蹈《我的夢》公益演出,當主持人介紹了舟舟并請他講話時,舟舟突然閉著眼睛,顯得很傷心,說:“我有一個好大的媽媽!她有病了,我要賺錢幫她治病,幫妹妹讀書……”
也許舟舟是想表達“偉大的媽媽”吧,可他說成了“好大的媽媽”,但他這孩童般的純真讓臺下許多觀眾落淚!
死亡不是愛的遺棄
張惠琴的癌癥漸漸擴散,而舟舟似乎越來越懂事了。他陪媽媽去醫(yī)院時,對醫(yī)生說:“不要把我媽媽的頭發(fā)打掉了!
舟舟收到別人的禮物,第一句話總是:謝謝,我要送給我媽媽。
舟舟去外地演出了,就會給媽媽打電話。媽媽的電話號碼,是他唯一會連續(xù)按下的數(shù)字鍵順序。
一天,張惠琴在家看一個電影故事。故事名叫《小孤星》,講一個四歲小女孩在母親車禍去世后的故事。女孩在母親的墓地前拼命刨土,要把媽媽找出來。
張惠琴震驚了,她一直只想著要怎樣安排舟舟將來的生活,卻從來沒想過舟舟會怎樣看待她的死亡。
張惠琴告訴自己,她一定要教舟舟學會面對媽媽的離開,她無法想象因為自己的死亡,令舟舟感覺到被遺棄,感覺到孤獨與絕望。
張惠琴從舟舟最喜歡的游戲——打手機入手,一次又一次反復告訴他,如果有一天媽媽不在了,你要學會給媽媽打電話。她拿著手機放在舟舟的耳邊,對他說:“你看,就像這樣子,你看著天空對媽媽說話!
舟舟說:“媽媽好,今天天氣好。”
張惠琴流著淚點頭。
舟舟繼續(xù)說:“媽媽,我今天演出了。有人送給我一個蛋糕,給你吃!
……
張惠琴又指著院子里的小樹對舟舟說,如果以后要找媽媽的話,就去看那棵樹。你可以把要送給媽媽的小禮物,比如一塊蛋糕,一顆糖埋在樹底下,媽媽就會吃到。再或者,你可以在樹干上挖一個小洞,有什么悄悄話,就對著小樹洞輕輕地說,媽媽一定會聽見。
她告訴舟舟,愛你的人死去,并不代表著離開,更不意味著遺棄。愛你的人與你同在,無論身體在哪里,只要愛在,愛你的人就在。
舟舟聽著,他聽不懂,但他分明是聽懂了。
2006年5月27日下午,張惠琴在武漢市161醫(yī)院腫瘤科驟然辭世。
去世前,張惠琴與武漢市紅十字會眼庫簽訂了眼角膜捐獻志愿書。她的志愿書是這樣寫的:舟舟是在社會的關愛中成長的,我也要回報社會,幫助那些失明的人。
裝有張惠琴眼角膜的保溫瓶送往深圳前,舟舟特地要過那只保溫瓶,輕輕撫摩著,似乎在感受母親的體溫。他沒有哭,但他分明知道死亡是怎么回事,他只是一遍遍仰望天空,舉著手機,對著天空喃喃自語。(本文照片為資料照片)(千北)
(摘自《現(xiàn)代家庭》2006年第9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