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提示
北京理工大學教授胡星斗和北京瑞風律師事務所律師李方平,近日聯名上書北京市政府,直陳“漸進式解決打工子弟學校問題”的思路,并提出“此次全市范圍的清理整頓流動人員自辦學校的專項行動確有相當多的不足之處,值得有關政府部門去總結、反思和檢討,更需要
有前瞻性的規(guī)劃去加以落實,并對遺留問題盡快研究善后補救方法”。
教授律師直陳“取締風暴”
一個月收集資料40萬字
2006年9月26日下午,當記者在北理工教工宿舍見到胡星斗教授時,他正在看一本《給農民以憲法關懷》的書。
胡星斗是北理工著名的經濟學教授,近幾年來一直關注和研究農民工問題。“兩個多月前,我聽說海淀區(qū)開始要取締打工子弟學校就很揪心。怎么能全部取締呢?我們的公辦教育資源有那么充分的接收能力嗎?不久,有媒體報道了海淀區(qū)暫緩取締打工子弟學校,不出我的預料!
今年7月以來,胡教授不斷通過報刊、網絡收集打工子弟學校的資料,包括政府的政策、法規(guī),一個月內收集的資料多達40多萬字。
“正在這個時候,李方平找到我,說他在搞打工子弟學校的調查,我說好呀,咱倆合作給政府提個建議好不好,他當即就答應了。”胡星斗說。
調查五所打工子弟學校
李方平,今年32歲,思想活躍,愛思考民生問題,北京瑞風律師事務所律師。
7月底的一天,李方平在一個關于健康權的研討會上,認識了很多打工子弟學校校長,后來就陸續(xù)有人向他咨詢有關民辦學校的法律問題。這時,被稱作打工子弟學校“取締風暴”的北京市清理整頓流動人口自辦學校的工作剛剛開始。起初他還沒有發(fā)現什么大問題,直到8月中旬,他陸續(xù)聽說了一些沖突。于是帶著一名助理開始了近一個星期的實地走訪。他先后深入到海淀、石景山、大興的五所打工子弟學校進行調查了解,聽取了許多校長和學生家長的意見。
9月14日,經過胡教授進一步加工,一份題為《關于慎重處理打工子弟學校問題的公民建議書》正式出爐。
9月16日,胡星斗和李方平鄭重地將《公民建議書》寄往北京市政府。
律師算賬
打工子弟上公辦校費用增加
閑置教育資源無法利用
在《公民建議書》中,胡星斗和李方平主要指出了解決打工子弟學校的九大問題。
這九大問題:一是財力和預算問題,二是新移民集中居住區(qū)的公辦中小學接納量問題,三是打工子弟學校審批和規(guī)范化管理問題,四是在公辦中小學求學費用增加的問題,五是公辦中小學的管理性障礙,六是打工子弟上公辦中小學的法規(guī)性障礙,七是對打工子弟學校的舉辦者和老師的合理補償問題,八是新的流動少年、兒童將如何入學的問題,九是北京全市校方責任險未能覆蓋打工子弟學校的問題。
“根據北京市的中小學辦學標準,每班應該不超過40名學生,而且發(fā)展趨勢是小班化教育。在校舍、教師資源穩(wěn)定的情況下,能否突然容納大量的分流學生就讀,這是一個必須考慮的問題!焙嵌方淌谡f。
據他們調查,很多人認為北京2001年以來,因為戶籍學齡少年兒童的減少,大約合并500所中小學,這些閑置的教育資源,可以為流動少年兒童提供入學的機會。但實際上,絕大多數的打工者都集中居住在城鄉(xiāng)接合部,極少居住在城市中心區(qū),城區(qū)閑置的教育資源根本無法解決流動少年、兒童的就學問題。
上公辦學校費用增加
即使公辦學校有接受能力,打工子弟的家長愿意送他們的孩子到公辦學校嗎?
李方平給記者算了一筆賬:清理整頓和取締打工子弟學校,迫使原先送孩子到該類學校就讀的家長多數只能選擇公辦中小學。相比較打工子弟學校而言,可能要增加以下費用,比如:1、中餐費用每頓5-7元,要增加3-4元;2、春秋校服費大概增加100元;3、就近上學的路程增加,公立學校又沒有校車接送,每天要增加至少1-2元路費。以上保守估計,每年要增加費用700元左右。
“用公共教育資源強制接納的結果是費用的上升,當一部分家長從經濟上無法接受時,教育部門應該有務實靈活的解決辦法,要么保留打工子弟學校,要么政府加大教育投入,否則受傷害的永遠是必須完成啟蒙教育的孩子!崩罘狡秸f。
“取締風暴”操之過急
胡星斗和李方平還指出了北京在管理、取締打工子弟學校方面存在的問題。一是2002年8月,教育部提出,各地要從實際出發(fā),抓緊制定并公布簡易學校的辦學標準和審批辦法。簡易學校辦學標準可以比一般民辦學校標準低,并給予必要的扶持和幫助。但北京未制定具體實施辦法,各區(qū)縣的步調不一、政策既不穩(wěn)定也不連貫。
二是今年7到9月間的清理整頓,顯得操之過急。市政府要求各區(qū)縣8天時間內制訂規(guī)范和清理整頓措施以及在校學生分流方案。在這種“嚴厲打擊”的態(tài)勢下,此前海淀區(qū)還給了一個月的整改期限,而大興區(qū)只給了14天的整改期限,并且還不予以聽證,有悖于行政執(zhí)法的程序。
再提建議
“教育券”方便打工子弟上學
打工子弟可試行“教育券”
一份洋洋萬言的《公民建議書》難以說盡一切。記者采訪時,胡星斗教授和李方平律師又補充了兩項建議。
首先是試行“教育券”:教育券是指政府將人均的義務教育經費派發(fā)給個人,你拿著這張券可以到任何一所學校上學,學校拿上它就可以到教育部門兌換現金。這樣非常靈活,尤其對解決農民工子弟,公辦學校不愿接收,農民工子弟又經常轉學的問題很有效。
胡教授說,教育券可以一年一交、半年一交,也可以一個月一交,由中央政府統(tǒng)一轉移支付,由流出地政府派發(fā),因為流出地政府相對說財政緊張。各地教育成本不一,但全國必須統(tǒng)一額度,可以分月,也可以像支票一樣根據情況填寫。
成立流動子女專門機構
另外一個建議就是,流入地各級政府成立負責流動兒童、少年入學、安置的流動人口子女教育辦公室。
李方平說,針對流動人口子女的就學特點,政府應當成立一個專門管理機構,他們人生地不熟,進公辦學校很難,每個學區(qū)設置一個專門負責流動兒童、少年的負責人,誰家有孩子寫一個申請,收到這個申請,馬上就近安排,而不是讓他們一家家去找。這樣也能避免變相收費。
政府回應
副市長肯定《公民建議書》
據胡星斗教授介紹,他們的《公民建議書》寄出后,北京市政府很快有了回應。9月20日,北京市政府副市長趙鳳桐會見了胡星斗教授,趙鳳桐基本肯定了這份《公民建議書》,初步同意設置專門的管理辦公室。
“他說我們提的建議非常好,要開展專門的調研,拿出一個合理的方案來,從打工子弟家長的承受力出發(fā),制訂方案。”胡星斗告訴記者。
最后,胡教授說,他希望北京市政府經過調研能拿出一個切實可行的方案,最好保證沒有一個孩子流失,確認多少學生愿意到公辦學校學習,多少學生愿意在簡易學校就讀,政府撥出一些資金來提高它,規(guī)范它。
“其實對于打工子弟學校的未來命運,我們不愿置評,只是希望北京市相關部門采取比較漸進的方式予以解決。事實上,只要給予新移民同城待遇,他們的未成年子女就會選擇流向軟、硬件更好的公辦中小學。經過一番優(yōu)勝劣汰,許多不合格的打工子弟學?隙▽⒆詣酉,又不會帶來其他的負面效應!焙嵌氛f。
■新聞背景
打工子弟學校在校生9.9萬人
8月30日,北京市教委召開新聞通氣會,提出全市將加強未經批準自辦學校的安全工作。具體實施由有關區(qū)縣從本地實際出發(fā),不搞一刀切,要因地制宜、因校制宜。
據介紹,目前北京市流動人口中適齡兒童、少年達到37萬人,其中63%的流動兒童、少年在公辦中小學接受義務教育。北京市還有未經批準的流動人員自辦學校241所,在校學生9.9萬人,主要集中在海淀、豐臺、大興等9個區(qū),大多數學校辦學條件簡陋,校舍、消防和衛(wèi)生等方面存在較多的安全隱患。
針對在京接受義務教育的流動人口子女,北京市的基本原則是確保每一個孩子享受《義務教育法》所規(guī)定的安全、正規(guī)、健康的學校教育,為流動人口子女提供接受義務教育的保障。本著貫徹《義務教育法》、體現以人為本、確保師生的生命安全的指導思想,“分流一批、規(guī)范一批”,對校舍、食品衛(wèi)生和消防存在嚴重安全隱患又無法整改的學校停止辦學;安排停止辦學學校的學生到公立學校或已批準的民辦學校接受義務教育,確保在校學生都要有學上、有書讀。是否到公辦學校就讀,應尊重學生家長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