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照片中的這間普通的漁家老屋有著非凡的意義,青島正是從這里開始通郵世界 |
      征集“青島傳奇人物”故事照片(如圖)攝于1900年,地點是青島村的一座普通民居
前,它要告訴我們,這里是德國膠澳租借地最初的郵局所在地。    這顯然是一張紀念照片。身穿水兵服、牽馬擺好照相姿勢的德國士兵,是停泊在租借地港口內德軍某艦的通信員或者文書,往來郵局送取信件是他的日常任務。站在郵局門前的二位:身著制服、戴有大沿帽的長者,無疑是這個郵局的職員;而正在擺弄郵箱的那位,瞧他的著裝,像是德海軍陸戰(zhàn)隊的士兵,或許也是個通信員或者文書之類的角色吧。
   在19世紀與20世紀的切換點上,對于德國膠澳租借地的殖民者而言,這間普通的漁家老屋可謂意義非凡,因為這里通向遙遠的外部世界。
   1898年1月26日,在下青島村的這條還算寬闊的街道上,這座臨街漁家老屋門口的墻上,被釘上一塊四周鑲著木條的牌子。牌子上畫著一個鷹,下面還有兩行讓當地村民看不懂的洋文。也就在這一天,位于德國布萊梅的帝國郵政管理總局收到了一封來自德國膠澳占領區(qū)的電報,驚喜萬分的帝國郵政國務秘書絲毫不敢怠慢,立刻向皇帝威廉二世稟報:帝國海軍膠州野戰(zhàn)郵局開通了。
   膠澳占領區(qū)野戰(zhàn)郵局開通,是當時的一件大事,德國國內的主要報紙,都在第一時間內作了相應的報道。對于德軍膠澳占領區(qū)的官兵來說,野戰(zhàn)郵局更是與他們的生活息息相關,這意味著他們與外界,特別是國內的親人朋友之間,終于架起了溝通的橋梁。
   3月6日,《膠澳租借條約》簽定后,這個戰(zhàn)地郵局改成德國膠澳第一郵政代理處,由德國郵政管理總局派來的郵政官員接手各項業(yè)務,非常時期的戰(zhàn)地郵局轉變?yōu)檎r期相對職業(yè)化的郵政機構。第一郵政代理處建立初期,只有三名德國郵政官員和一位華人低級職員,到1899年,郵政代理處日榛完善,業(yè)務分工也相對明確,已經有局長、郵局高級助理、助理和監(jiān)事各一人,還有華工5名。業(yè)務范圍除負責收發(fā)各種郵件外,還有開展郵購和代收貨款業(yè)務。
   嚴格說,無論是野戰(zhàn)郵局還是郵政代理處,都屬于臨時設置的郵政機構,至1900年6月1日,德國膠澳第一郵政代理處才完成歷史使命,改編為正式郵政機構———膠澳德意志帝國郵局。無論是非常時期的野戰(zhàn)郵局,還是郵政機構接辦后的第一郵政代理處,始終都在照片上這個被郵政人員稱之為“危房”的漁家老屋里辦公,這里還一度兼作郵政官員們的宿舍。膠澳德意志帝國郵局成立后,依然繼續(xù)使用這個辦公地,直到1901年5月16日遷入新建的郵政大樓。
   1898年1月26日,這是一個值得記憶的日子,這一天,通過照片上的這間普通的漁家老屋,青島已經能通郵世界。盡管這種文明背后是野蠻的侵略,但它畢竟寫在了青島城市的歷史上。吳堅著
   
如果您手中掌握有老青島民間傳奇人物的故事,諸如身懷絕技或傳奇經歷等,請將稿件通過Email:163zhangfang@或郵寄:青島市太平路33號青島早報文娛部,郵編:266001,發(fā)給我們,并請注明“‘青島傳奇人物’故事”字樣。下期期待:一張不大的照片,真實地記錄了德國在膠澳租借地建立的一支華人部隊的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