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在一些地方,隨著高校新建擴建之風的興起,負債辦學漸漸成為一種較為普遍的現(xiàn)象。據不完全統(tǒng)計,目前我國公辦高校貸款達1500億~2000億元,隨著還貸高峰到來,部分高校已沒有償還能力。有的大學城建成后,對學生所有的收費連還貸款利息都不夠。國家審計署已連續(xù)兩年對高校債務風險提出警示。對此,河南省社
科院有關人士建議:制訂舉債辦學法,創(chuàng)立一整套激勵金融機構向教育基本建設貸款的新政策。(見1月25日《第一財經日報》)
在這位人士看來,“公立高校是政府的資產”,“現(xiàn)在的金融管理制度,就是把高校當成工商企業(yè),把高校逼得沒辦法,不得不還!”這大概是其建議制訂舉債辦學法的依據所在。可細細分析,舉債辦學的提法必須慎重。
首先,當前一些高校,特別是那些舉債辦學的高校,其辦學方向已經漸漸偏離了理性軌道。在擴招風和高學費的刺激下,不少高校走上一條奢華辦學之路。正如有媒體報道,在我國的大學中,有著世界各國罕見的超級校園,有著世界高校中罕見的超高層建筑,有著豪華的餐廳。英國諾丁漢大學校長、原復旦大學校長楊福家先生曾撰文對這種奢華辦學之風提出批評,并通過與世界名校對比,證明如此行為的不必要性。試想,辦學方向既已偏離理性,為此舉債的合理性又從何談起?
而尤具諷刺意味的是,在如此足可“趕英超美”的校園中,卻又有著無論比例還是數量都極為龐大的貧困生群體。正如楊福家校長所質問的:當很多貧困學生接到入學通知書,卻因付不起學費無法去報到時,有什么理由超大規(guī)模地擴建校園、建造豪華大樓?由此,筆者以為,時下的當務之急是我們應更加現(xiàn)實地面對那么多貧困生上不起學的問題,應該明確政府、學校、金融機構等對貧困生的責任。
其次,如果舉債的高校入不敷出,無法還貸,甚至“對學生所有的收費連還貸款利息都不夠”的情況下,那么,那些貸款最終怎么消化?是增加對學生的收費,還是由財政彌補?抑或成為銀行的呆壞賬?當然,銀行的呆壞賬可能最終也不免要由財政負擔。因而高校舉債辦學,加重的是對公共財政的壓力,是學生及家長本已十分沉重的負擔。如果我們不能警惕并及時遏制這種趨勢,其可能的后果有兩個:一是擾亂金融秩序,或使公共財政不堪重負;二是使高校學費進一步提高或變相提高。
還有一個現(xiàn)實問題,如果高校都紛紛舉債辦學,那么中小學怎么辦?可以參照高校的辦法嗎?事實上,當前的奢華辦學之風已經蔓延至一些地方的中小學———無數的所謂名校在擴建、在貸款,名義上“擴大了優(yōu)質教育資源”,實際上卻加劇了教育資源分布的不均衡,助長了亂收費行為。
因此,當前我們真正需要做的,是靜下心來好好想一想:奢華辦學之路還要走多遠呢?(郭之純)
“示范高中”示范教育高收費?
針對示范性高中“入不敷出”的叫苦聲,廣州市教育局有關負責人日前透露,示范高中今后要探索按運行成本收費的模式,將考慮通過招收一定比例的擇校生來“劫富濟貧”,同時,還將適當提高收費標準。該市教育局有望于今年一季度出臺相關方案。(《新快報》1月3日)
這是一條令我感到震驚的消息。我無論如何也沒有想到,地方教育主管部門竟然公然為示范性高中收取擇校費與提高收費標準“大開綠燈”。如果這樣的方案最終出臺,我相信,今后的示范性高中,必將大步向“超級豪華奢侈”高中邁進,這樣的示范性高中,也必然會成為“拿錢買分數”的“學店”。在這樣的進程中,中國的教育將離公平與平等越來越遠。
我曾經在一家國家級示范性高中做過多年語文教師,親歷了那家高中成為首批國家級示范性高中前后發(fā)生的“巨變”。短短幾年,從申請到批復,整個學校可以說是“舊貌換新顏”,新建起的實驗樓、圖書樓、辦公樓,都成為當地教育系統(tǒng)內的“標志性建筑”。而內部的其他硬件配置,也都極其先進豪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