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wǎng)北京1月21日專電(朱茵)15家證券公司20日在銀行間市場公布了年報,其中中金、廣發(fā)、東方、大通、國海、金元等證券公司盈利,恒泰證券、長江巴黎百富勤、首創(chuàng)、華泰、廣州、國都、民生、東吳、中銀國際等虧損。
在這15家年報中,中金公司的年報最為突出,該公司2005年盈利5.88億
元,投行業(yè)務收入13.98億元,自營差價收入為1.34億元。業(yè)內人士估計,僅憑借投資銀行業(yè)務收入一塊,該公司已經(jīng)可以在今年券商收入的排行榜上獨占鰲頭了。
東方證券和廣發(fā)證券凈利潤表現(xiàn)也不俗,廣發(fā)證券盈利1.5億元,東方證券盈利4136萬元。兩家公司的業(yè)務發(fā)展比較均衡,在各項業(yè)務上都有收入,但這兩家公司的自營業(yè)務比較突出,分別獲得了7000多萬元和9000多萬元的自營差價收入,在投資收益上廣發(fā)證券還有1.8億元的進帳,東方有4356萬元收入。
在這15家券商中,有一些公司的資產減值損失轉回比較多。如大通證券靠資產減值損失轉回拉升了利潤,該公司去年轉回1.55億元,但自營差價收入為-5379萬元,受托投資收益為-3497萬元,投資收益也為負。廣州證券也轉回了1.18億元的資產減值損失,國都證券轉回6926萬元的資產減值損失,民生證券轉回6117萬元的資產減值損失。
在昨日公布年報的券商當中,虧損數(shù)額比較大的有,中銀證券虧損1.39億元、東吳證券虧損9978萬元、民生證券虧損7633萬元。中銀證券因為無形資產減值準備提取了3.2億元,導致該公司虧損,但該公司在經(jīng)紀業(yè)務手續(xù)費收入和證券承銷以及自營差價收入上都分別有1億元以上的收入,其中自營差價收入達到了1.5億元。
合資投行長江巴黎百富勤去年的凈利潤為-247萬元,其收入比較單一,承銷收入進帳130萬元,金融企業(yè)往來收入為817萬元,投資收益為767萬元。
中關村證券表示,由于正在計劃進行股權重組,所以不能按時披露年報。天一證券也表示,由于寧波市政府主導下的重組工作正在進行,暫不披露年報。(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