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房地產業(yè)的2005年,是讓人百感交集的一年。一年里,政府的宏觀調控政策令房地產這個產業(yè)巨人心驚膽戰(zhàn);房地產開發(fā)商們忐忑不安的揣測著這種充滿不確定性的命運,不知道是兇還是吉。而那些與房地產有關的人們,也自然是幾家歡喜幾家愁。
然而,到了年終,人們發(fā)現(xiàn):似乎是虛驚一場而已。盡管建設部領
導透露,今年全國房地產開發(fā)投資同比增長21%,增幅比去年同期回落約7個百分點。房地產開發(fā)用地總量得到控制,用地結構有所改善,經濟適用住房用地占開發(fā)用地的比例比去年同期提高了2.2個百分點。但是,最受消費者關注的、與自身利益最為休戚相關的房價畢竟沒有如一些學者預想的那樣降下來。
房價繼續(xù)攀升的現(xiàn)實,可能在一部分群眾當中造成了些許負面的社會影響——不光是在物質意義上繼續(xù)加重了普通購房者的經濟負荷、使購房者苦不堪言,而且一定程度地在精神意義上動搖了國家在一些欠缺足夠理性的消費者心目中宏觀調控的權威地位,讓他們發(fā)出“到底還能不能讓我們有房子住”的疑問。
正在這個時候,中國建設部部長汪光燾于2005年12月26日在全國建設工作會議上說,明年要及時安排并公布當年普通商品住房和經濟適用住房開發(fā)項目,控制套型結構和銷售價位,從源頭上控制高檔商品住房開發(fā),引導和增加中低價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的消費。
汪部長的講話猶如一顆定心丸,在關鍵時刻可能讓一些因為希冀失落而心灰意冷的普通購房者們重新燃起了熱情,在舊歲之末就讓他們提前嗅到了新春的氣息。人們會認識到:政府對房地產業(yè)進行的宏觀調控不但不是虎頭蛇尾、虛張聲勢,相反,這種步步為營、穩(wěn)打穩(wěn)扎的做法恰恰顯示了政府行政策略的深謀遠慮和行政手段的穩(wěn)健成熟。中國房地產業(yè)協(xié)會副會長兼秘書長顧云昌于2006年1月3日在南京“展望2006樓市走勢高峰論壇”上表示:“國八條”出臺7個多月來,宏觀調控效果已初見成效,全國房價去年全年的漲幅預計在8%左右,與前些年的14%~15%相比,樓市已回歸理性。同時,去年下半年,樓市逐漸趨向回暖。對照汪、顧二人的發(fā)言可知:如果說2005年的宏觀調控僅僅是為了從宏觀上抑制房地產投資增長、擠壓房地產顯性泡沫的話,那么到了2006年政府將在前一年宏觀調控所取得成就的基礎上實現(xiàn)一個更大的突破——從微觀上深入到房地產產品的結構內部,力圖在根本上糾正產品類型“海鮮太多,盒飯?zhí)佟钡膬A斜組合,通過平衡產品供求結構以徹底轉變長期以來因為“買得起的房子不供給,供給的房子買不起”的畸形供求狀況所造成的房價虛高局面。
但是,控制了房價虛高是不是就一定意味著房價會絕對降下來呢?未必。顧云昌說:“房價取決于供求關系,總體上,2006年房價還是穩(wěn)中有升!眹液暧^調控的目的在于打擊泡沫、形成房地產良性供求關系,為房地產市場上的公平交易創(chuàng)造有利條件,從而促進房地產的健康發(fā)展。至于作為商品的房地產到底賣什么價格,只能是也應該是市場的“無形指揮棒”說了算。一些消費者期待房價下跌的個人感情可以理解,可是不得不承認:商品市場要遵循市場規(guī)則。因此,大家對政府的期待也要具有合理性和可行性。(記者
王開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