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月、高秀敏都是由于心梗而導致猝死。因而許多人對猝死產生了恐懼心理,認為猝死令人防不勝防。真是這樣嗎?在“世界心臟日(9月25日)”到來之際,記者采訪了青島思達國際心臟(中心)醫(yī)院醫(yī)務部主任、副主任醫(yī)師解品啟。 解品啟告訴記者,發(fā)生心臟猝死之前有先兆,只
要重視日常保健,猝死一樣可以預防,避免更多的悲劇發(fā)生。 猝死發(fā)病率相對較低,不必恐慌
解品啟說,猝死是指自然發(fā)生的、出乎意料的死亡,死亡形勢和死亡時間不能預料。世界衛(wèi)生組織規(guī)定發(fā)病6小時內死亡者為猝死,但多數專家主張為1小時。猝死以心血管原因引起的占絕大多數,在1小時以內的猝死病例中,心血管疾病占90%以上。我國猝死的發(fā)病率各地有差別,平均萬分之一左右,男性發(fā)病率高于女性。
猝死有先兆,及時救治是關鍵
解品啟說,猝死好發(fā)于隆冬季節(jié),夜間多發(fā),發(fā)作前的先兆癥狀是非特異性的而且較輕的,比如突然出現胸悶、胸痛、氣短或情緒改變,血壓突然增高,有心腦血管疾病者是猝死的高發(fā)人群。
心腦血管性猝死是以突然的意識喪失為特征的。
從病人心跳、呼吸停止后,每耽誤一分鐘,搶救的成功率就會下降10%,如果耽誤了10分鐘,病人的生存率就只有5%,如果6-8分鐘之內還沒有恢復心跳和呼吸,就會導致大腦永久性的損害,嚴重的還會成為植物人,所以搶救越早,病人的生存率就越高。因此,普及人們的心腦肺復蘇急救知識是非常有必要的。
未病先防,既病防變是根本
很多人認為猝死防不勝防,針對這一問題,解品啟的回答是,只要重視日常保健,猝死完全可以預防。
日常保健首先做到控制飲食。其次,盡量不吸煙。三是適當運動。四是要“拿得起放得下”,學會保持良好的心態(tài)。五是養(yǎng)成早睡早起的良好生活習慣。六是定期體檢。特別是中老年人,建議每年做一到二次,特別注意血壓、血糖、血脂、血清膽固醇、體重指數等。記者李薇
相關鏈接
他汀類降膽固醇藥防心梗
美國研究人員近日報告說,病人若在心肌梗塞發(fā)作后24小時內服用他汀類降膽固醇藥物,可將死亡風險減少至少一半。
加利福尼亞大學研究發(fā)現,入院前服用過他汀類降膽固醇藥且在心肌梗塞發(fā)作后24小時內繼續(xù)服藥的病人,其死亡風險與不服該類藥物的病人相比減少了54%;而從未服過他汀類降膽固醇藥但在心肌梗塞發(fā)作后24小時內服用該類藥物的病人,其死亡風險可下降58%。他汀類藥物還有助于病人避免心梗并發(fā)癥,如心臟停跳、心臟休克、心臟破裂和心室纖維顫動。曲俊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