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洞橋街一處狹窄的小巷里,彎曲的道路盡頭,紅墻黑瓦的房屋便是馬正全的家。面容清瘦但紅潤,談吐爽朗、耳聰目明,89歲老人馬正全悠閑地品著酒、聽著折子戲,老人的悠閑姿態(tài),已經(jīng)絲毫不見戎馬生涯給他留下的痕跡。
昨(25)日,錦江區(qū)統(tǒng)戰(zhàn)部尋訪“紀念抗戰(zhàn)勝利60周年”的經(jīng)歷者,馬老的記憶又一次回到
了那段烽煙歲月———入伍國民黨軍隊,在黃埔軍校和蔣經(jīng)國同校學習,隨后參加抗戰(zhàn)……
17歲成特務連二等兵
“世事難料啊……”回憶70年前的往事,恍如隔世:一次偶然的遭遇,讓年僅17歲的馬正全成了一名軍人。1934年的一天,馬正全獨自到重慶嘉陵碼頭游玩,一條國民黨招募軍人的橫幅吸引了他!爱斳娙四强蓙韯帕,可以打槍,可以上戰(zhàn)場。參軍的話,每人還可以獎勵2元錢!本瓦@樣,馬正全聽完介紹后便稀里糊涂地入了伍。隨后,他到雅安參加了國民黨24軍137師特務營第一連,成為了一名二等兵。
“我走時沒來得及通知家人!睉{著一股熱血參軍的馬正全,至今都后悔自己的不辭而別,“父親在我當兵頭幾年就去世了。可當我得到消息時,已經(jīng)隔了許多年了。”
蔣經(jīng)國是他同期校友
1937年,特務營第一連改編為特務連,馬正全也隨部隊到了雙流。一年后,當上排長的馬正全隨新編12軍特務連準備出川抗日。掛著草鞋,扛著槍,長長的隊伍在市民夾道歡送中走上抗日前線!皻g送的人群從少城公園一直排到了駟馬橋。當時我們所有人都只有一個想法,那就是趕走日本侵略者。”
上前線后,作為第二梯隊的特務連并沒有直接參加戰(zhàn)斗。1939年,馬正全到了西安王曲留村的黃埔軍校7分校學習。馬老說,對于軍校最深的印象就是艱苦。步兵操典、射擊教范、野外勤務……枯燥的訓練讓身在步兵隊的馬正權(quán)很少有休息時間,而一日三餐都是長條饅頭。談起黃埔軍校的日子,馬老有很多話想說!拔疫M學校不久才知道,原來校長的兒子蔣經(jīng)國竟和我是校友。”當時的馬正權(quán)作為軍官上學,進的是軍官隊,而蔣經(jīng)國則進的是學生隊。雖然離得很近,但蔣經(jīng)國有特定的人保護,也并不容易見到。“學生隊的伙食和我們一樣,所以蔣經(jīng)國一日三餐也只吃長條饅頭!
每天要聽幾出折子戲
抗戰(zhàn)結(jié)束后,1946年,馬正全借故離開了國民黨特務連,來到了成都過百姓的生活。“我厭煩了戰(zhàn)爭,我只想過清凈的日子!
老人輕搖折扇,捧著一杯香茶,聽著折子戲。60年過去了,如今的馬正全已不復往日風采,但身體依然硬朗。每天下午,馬老都要從家步行到一心橋橫街的茶館里聽幾出折子戲,這成了他最大的享受。
早報記者代琦實習生楊先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