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羅馬6月18日電專訪:聯合國改革應確保地區(qū)代表性的平衡——意大利副總理兼外長菲尼談聯合國改革
意大利副總理兼外長菲尼近日在羅馬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表示,意大利政府贊成對聯合國進行實質性的、徹底的改革,但改革應堅持確保地區(qū)代表性平衡的原則,確保所有會員國都有參與競爭和成為安理會理事國
的可能,國與國之間相互平等的原則應得到遵守。聯合國改革只能在廣泛協商一致的基礎上來進行,意大利反對“四國聯盟”提交的改革方案。
菲尼說,提高和加強聯合國機構的有效性、可信性及其行動的合法性,及時、有效地應對當今世界面臨的挑戰(zhàn),應是聯合國改革進程的目標。對此,聯合國各會員國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計劃于今年9月在紐約聯合國總部舉行峰會,這將是各會員國就聯合國改革問題進行磋商、實現上述目標的一個重要機會。
菲尼說,意大利反對日本、巴西、德國、印度“四國聯盟”提交的建議新增6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和4個非常任理事國席位的改革方案。這一建議已在聯合國會員國之間和地區(qū)集團之間引起分歧和激烈爭論。他強調,這一建議甚至有使聯合國改革進程垮掉的危險。意大利政府認為,一旦增加新的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席位,聯合國安理會本身的代表性、合法性及其行動的有效性就會被削弱。
菲尼說,任何努力都應是為聯合國改革尋求新的方法,而不應損害到聯合國大會的其他重要領域,尤其是不能對聯合國所起的核心作用構成消極影響。聯合國改革只能在廣泛協商一致的基礎上來解決。
他說,意大利支持一些國家發(fā)起的“團結謀共識”運動!皥F結謀共識”運動最近提出一項建議,認為應將安理會理事國席位從15個擴大到25個,其中新增10個席位為安理會非常任理事國,任期分別為2年或3年,由各會員國輪流擔任。菲尼指出,新增非常任理事國席位可按現有5個不同的地區(qū)集團來分配,而具體國家的選定和輪流情況留給各地區(qū)集團來確定。
菲尼強調,安理會改革的目標之一應是有利于更多中小國家增加在聯合國安理會的存在,同時從總體上確保發(fā)展中國家以適當比例加入安理會。“團結謀共識”運動正是朝著這個方向發(fā)展的。所有地區(qū)性組織都有責任來確定該地區(qū)內部的席位分配,推選本地區(qū)代表參與安理會。
關于未來聯合國的作用,菲尼說,根據聯合國憲章,聯合國安理會的職能是維護世界和平與安全,未來的聯合國安理會應繼續(xù)發(fā)揮這一重要職能。意大利政府認為,必須避免就聯合國改革問題匆忙作出決定,因為這樣的決定往往只對一部分會員國有利,而沒有顧及聯合國所有會員國的整體利益。(新華社記者
楊愛國 丁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