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濟南3月4日訊 一進3月,大街小巷里學雷鋒的人立刻多了起來,然而,個別流于形式的“活雷鋒”不僅無法給人幫助,反而讓人倍覺反感,避之唯恐不及。
“是福利院嗎?你們這兒有什么事情可做嗎?這不,學校里要求我們學雷鋒……”今天上午,在濟南市社會福利院,辦公室副主任車瑞海一上班,就接二連三地接
到類似的電話。車瑞海很無奈地說:“光是昨天就有十幾家這樣的單位跟我們聯(lián)系,基本上都被我們回絕了。這樣的‘雷鋒’只能給我們幫倒忙!”據(jù)了解,每年這個時候,不少單位尤其是一些大中小學校都給學生定下“學雷鋒”任務,而學生為了應付任務,往往找家單位擦擦玻璃、掃掃地象征性地干點活,臨走還非要單位開證明或者寫評語證實自己曾經(jīng)“學過雷鋒”。
不少社區(qū)居委會也在這個時候成了扎堆學雷鋒的“重災區(qū)”。濟南市槐蔭區(qū)振興社區(qū)居委會主任李蕾告訴記者,駐濟某高校的幾名女生昨天找到她,在得知社區(qū)里沒有適合“學雷鋒”的事情后,就拿出一份學校自制的志愿者活動手冊要求居委會蓋印章,被李蕾婉言拒絕,李蕾說:“沒做什么事情就給她們開證明,既是對學生的不負責,也是對社會的不負責。”在此之前,李蕾還遇到過家長領著孩子上門求“章”的事情,“如此不講誠信,真不知家長是為孩子著想,還是害了孩子!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眾多單位并非對所有的“雷鋒”都拒之門外,相比之下,他們更愿意與長期、固定聯(lián)系的“雷鋒”合作,像侍候老人、照看兒童等看似簡單的活,“臨時雷鋒”往往做不好,反而會增添很多麻煩,給雙方都帶來尷尬。(記者呂華遠實習生彭利國)
編輯 張偉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