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jié)奏緊張的現(xiàn)代社會,各種各樣的壓力讓人苦不堪言。像“我懶我快樂”、“人生得意須盡懶”等“新懶人”主張的出現(xiàn),就一點不奇怪了!靶聭腥酥髁x”本著簡潔的理念、率真的態(tài)度,從容面對生活、探究刪繁就簡、去蕪存菁的生活與工作技巧。
反對拼命工作、賣力掙錢,也反對“比學趕超”的狂熱消費,其追求目標
是清新、單純、自然、健康的新生活。
不久前,在意大利北部玫瑰山下舉行的該國首屆“懶人大會”,又提出了一個離奇的口號:什么都不做,閑呆!(據(jù)《光明日報》2004年8月13日)并推薦為“極大的平靜和絕對的放松”之減壓方式。來自意大利全國1500多名“懶漢”參加了會議。為反映懶散宗旨和適應懶漢生活特點,原定的會議推遲一天舉行,開會時間則定為“將近11點”,全體懶人大會也僅用半個小時。
大會還舉辦了一個小型展覽,展示不同時代“懶漢”們的奇思妙想。其中有:防凍手的堆雪人的模子;不會弄臟手的斜槽式垃圾箱;簡單的快餐食品;各種舒服的吊床等等。正如大會的“懶人俱樂部”主席、喜劇作家范托尼所說,懶人的目的或曰最高境界,是以智慧尋求事半功倍的捷徑,并在滾滾紅塵和有限時光中爭取健康長壽。
新懶人主義并非空穴來風。有調查顯示,人類精力有60%%以上是用于抵抗壓力的侵蝕、完成責任以及對規(guī)章制度的遵循上。在我國,中青年“職業(yè)枯竭”話題也已進入公眾視野!奥殬I(yè)枯竭”主要表現(xiàn)為身體疲勞、情緒低落、創(chuàng)造力衰竭、人性化淡漠等。換言之,這是一種包括身體和心理兩方面的疾病。據(jù)北師大心理學教授許燕介紹,目前我國中青年群體,尤其是知識分子中,職業(yè)枯竭現(xiàn)象十分嚴重。(詳見《新民晚報》2004年8月22日43版)
一本名叫《懶人長壽》的國外暢銷書說,要想獲得健康、成就與長久的能力,必須改變“不要懶惰”的想法,鑒于壓力有害健康,應該鼓勵人們放松、睡點懶覺、少吃一些等。其主要觀點是,“懶惰乃節(jié)省生命能量之本”。我以為,這不但是養(yǎng)生觀念,更是成功理念。如上述之“職業(yè)枯竭”患者,無論對單位還是對個人,都不能算作“良好狀態(tài)”和“成功寫照”。
與從前相比,人被餓死已不是容易的事情。可是,人們忙碌如工蟻的生存方式并沒有改變,甚至工作之余,也不得清閑?颊、考本、考研之類的學習就不說啦,反正“書山有路勤為徑”,學了再多也嫌不夠。問題是,人的本能物質欲望,被商品社會開發(fā)到不可抑制、登峰造極的地步——唯恐不知道新鮮的玩意、唯恐用不上別人用上了的東西……這不是病,又是什么?
“我懶我快樂”的懶人哲學,即使無力改變這勞碌社會的不理智、不健康傾向,起碼亮出了一份鮮明有個性的態(tài)度——懶人控制不了整個社會,卻能控制自己的欲望。咱們古人說的:“從靜中觀動物,向閑處看人忙,才得超塵脫俗的趣味;遇忙處會偷閑,處鬧中能取靜,便是安身立命的工夫”。
特約編輯:淡淡如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