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小學時學了一個詞語叫作“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約十年前,在一份教育期刊上讀到一篇文章,糾正說應該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從此我就不知道這個詞究竟該怎么用了。在這里我暫且還用小學時學過的,用“魔”來代指非正義的力量,而用“道”來代指制約非正義力量的正義的力量,說說在某些方面“道”為什么高不
過“魔”。
目前,各種詐騙現(xiàn)象已經(jīng)成為市民們關注的熱點,如以求職者為詐騙對象的黑職介、以求婚者為詐騙對象“婚騙”、打著市老齡辦和正規(guī)醫(yī)院的旗號到農(nóng)村高價賣藥的假健康普查隊等。這些“魔”的詐騙手法不斷出新,如黑職介經(jīng)常將求職者騙到青島、海城去,讓被害人想回來都不容易;再如我市的個別茶樓與一些不三不四的女人沆瀣一氣,將征婚廣告打到外地的一些街頭小報上,將那些外地的求婚者騙到我市后,將其宰得有家難回。
“魔”的所作所為高出了不止一尺,按理說負有打擊這種損害人民利益,危害社會安定的違法行為的“道”應該高出一丈才對,但實際上這些“道”的應對措施卻連一尺都沒有。以黑職介為例,從其1996年在我市出現(xiàn)至今,其所坑害的求職者難以計數(shù),非但沒有被打掉,反而蔓延開來,從最初火車站周邊的三五家,發(fā)展到目前全市不下200家。再以新興“產(chǎn)業(yè)”“婚騙”為例,全市各個媒體都報道過多次,但一家也沒有被打掉。要問原因,“道”們給出的解釋是:不好定性,或打起來太難。
“道”們的上述說法并非一點道理也沒有,如黑職介,我隨“道”們去查封過,只沒收了幾張殘破的桌椅和一部電話機,查封后,這些“魔”們或者另租一處小屋,或者就在原地,又干了起來。于是就上演起了“道”們屢打,“魔”們屢犯這樣一出似乎永遠也演不完的肥皂劇。
不錯,“魔”們的確有過人之處,最明顯的就在于他們很會鉆法律的空子。就說黑職介吧,如果它一次詐騙某一個求職者幾千幾萬元,那肯定會被繩之以法。但問題在于它詐騙的每一個求職者也不過三五百元,最多的也僅千八百元。于是,從個案看便不算是大案。另外,這樣的案子要查也挺難。因為求職者來自五湖四海,絕大多數(shù)是來自偏遠農(nóng)村的農(nóng)民,其法律意識普遍較差,被騙后也往往忍氣吞聲,一走了之,使“道”們要取證也難。
“道”之所以高不過“魔”,竊以為并非法律滯后,關鍵還在于“道”們缺乏“魔”們的“精明”。一名黑職介的“老前輩”向我抖摟過其看家本領,其一,要“量體裁衣”,不要將一個人宰得太狠,要讓他暫時還餓不死,暫時餓不死,一般情況下他就不會和你拼命。其二,要打一槍換一個地方,一個“點”最多干個年半載,省得有人盯上了你,將你的那點事積少成多,將你給“砸”進去。
由此,我想到了一個故事,這個故事載于唐人雜記《朝野僉載》中。故事說,一個人肚子里生了一條應聲蟲,他每說一句話那個蟲子就應一聲。一天一個道士見到了他,告訴他,如此蟲不除,爾命休矣。那人很著急,說,我用過不少藥,就是打不下來,這可如何是好。道士給了他一本藥書,讓他將書中所列藥名一一讀下去,當讀到某一種藥時,那應聲蟲沒有應。于是道士告訴他,此藥足以滅其蟲也。講這個故事,我是想說明,上述的那個黑職介的“前輩”已經(jīng)把藥方交給了我們,只要“道”們照方抓藥,想不比“魔”們高一丈都不行。如果“道”們認真負起責任來,苦心敬業(yè),研究和積累出降“魔”之道,那還是能解決問題的。谷國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