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2005年開建300萬經濟適用房調節(jié)高房價
明年,北京將新開工建設300萬平方米經濟適用房。根據有關部門的計算,在2010年以前,北京市經濟適用住房每年需求量約為3.8-4.3萬套,約合建筑面積300-340萬平方米;每年經濟適用住房開工量為300萬平方米,年竣工量在250萬平方米以上;每年需要供應的土
地數量為250公頃左右。
6年建了1500萬平方米
記者從有關部門了解到,1998年至2003年底,北京市共批準經濟適用住房建設項目52個,竣工面積1113萬平方米,中央國家單位及各系統(tǒng)等建設413萬平方米;兩部分共約1500多萬平方米,平均每年竣工面積250多萬平方米。
經濟適用房的出現(xiàn),解決了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問題,提高了居住水平。1999年以來,經濟適用住房共解決了約30多萬人的住房問題,提高了城鎮(zhèn)居民住房水平,人均住房建筑面積從1998年的19.8平方米增加到2003年的24.9平方米,人均增加5.1平方米。對舊城改造、基礎設施建設、文保外遷及落實私房政策等起到重要保證作用,特別是北京市獨創(chuàng)的“危改加房改”及被拆遷居民與經濟適用住房“對接”政策,有效地解決了這部分居民的住房問題。在平抑房價上,從1998年以來,北京市大規(guī)模的經濟適用住房建設與供應不僅總體影響了并拉低了全市房價平均水平,而且影響了所在區(qū)域的房價,影響了房價指數,對穩(wěn)定市場、保持良好的住房消費心理起到了重要作用。
三大措施解決弊端
一方面,經濟適用房為老百姓帶來了實惠、方便;另一方面,經濟適用房建設中暴露出來的問題,也讓老百姓傷透了心。
記者了解到,目前老百姓最關注的問題有三個。第一,應該買經濟適用房的人買不到,買到的人都是不該買的;第二,經濟適用房單價雖然便宜,但是總價太高,依然買不起;第三,經濟適用房地段太偏遠,市政設施不夠完善。
對此,記者采訪了政府有關部門了解到,關于購房人資格問題,從今年已經開始實施“公示制度”。自2004年1月15日開始,截至12月7日共審核公示了55961份購買申請。目前已受理群眾舉報8例,其中5例虛假申報的,已按有關規(guī)定取消了申請人的購房資格。
針對經濟適用房單價與總價的矛盾,北京市政府提出經濟適用房單套面積以80平方米左右為主,同時考慮到與房改政策相銜接,原則上單套面積不得超過120平方米。據統(tǒng)計,今年新開工經濟適用住房80平方米左右的中小戶型所占比例明顯增加,占到新開工總數的54.9%。明月嘉苑、豐體時代花園等項目還建設了一批適合低收入家庭居住的40平方米左右的小戶型;120平方米以上的大戶型明顯減少。
經濟房調節(jié)價格杠桿
但是,因為經濟適用房建設中存在的一些積弊較深,甚至有人提出“應該取消經濟適用房”,或者政府對解決低收入家庭住房問題應該換一種形式,對此,記者采訪了有關專家。
專家表示,2003年,12個城近郊區(qū)商品住宅均價已達5687元/平方米,房價收入比為9倍;同時8個城區(qū)存量住房的均價達4743元/平方米,房價收入比也高達7.4倍。和國際上合理的房價收入比(4-6倍)比較,以上兩類住宅價格都超過了中低收入居民的購房能力。而2003年經濟適用住房均價僅為2847元/平方米,房價收入比為5.5倍,比較符合中低收入家庭的購房能力。
另一方面,近年來,上海、杭州等城市由于中低價位住房特別是經濟適用住房供應不足,導致房價持續(xù)大幅上漲。相反,北京市每年大量的經濟適用住房投入,使得近幾年北京住宅價格發(fā)展平穩(wěn),對穩(wěn)定市民住房消費起到了良好作用。因此,要解決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問題,依然需要繼續(xù)發(fā)展建設經濟適用住房。
2010年以前,北京經濟適用房每年需要供應的土地數量為250公頃左右。
特約編輯:廣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