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著手中的專利證書,付立國有點黯然
“如果我在北京找不到合適的合作伙伴,我就把發(fā)明全部焚毀,當是人生的一場夢!
一個擁有40多項發(fā)明的農民;一個因癡迷發(fā)明背負20多萬元外債的落魄人,他就是山東臨朐縣36歲農民付立國。近日他懷揣著80多歲老母親給的500元錢來獨闖北京,想在這里尋找到“知音”。
面對面 隨身小本記錄多項發(fā)明
昨天記者見到了他,36歲的漢子,可能因為營養(yǎng)不良或者疲倦的緣故,駝著背,臉色蠟黃。
他自稱是個發(fā)明家,從隨身背著的一個大書包里拿出了一個小日記本,那上面記錄著他的30多項發(fā)明。他又拿出五六本發(fā)明專利證書和幾張當地的報紙,報紙上面有對他的報道。
記者通過電話與山東省臨朐縣科委取得了聯系,證實確有其人。
談專利 五項專利都沒投入生產
記者在中國專利局網站查到了付立國已經獲得專利權的發(fā)明,有“子母傘”、“團圓傘”、“姊妹傘”、“情侶傘”和“醫(yī)用輸液管加熱器”。
但付立國告訴記者,這幾項發(fā)明還沒有一項投入生產,他也曾經試想過把這些發(fā)明推銷給有能力的企業(yè),但往往對方一看他的這身農民打扮,都不相信他,把他拒之門外。
說到這里,付立國一臉的無奈和惋惜:“我有一項發(fā)明——智能可調畫屏電視機。今年2月11日得到了一個集團的關注,但最后由于種種原因,被擱置了!
當“名人” 各種頭銜吞走六七萬
盡管只有初中文化,付立國搞出不少發(fā)明創(chuàng)造后便成了當地的“名人”,幾年來,他被各種只要郵寄一些錢,就能拿上諸如“高級工程師”頭銜的誘惑吞走了六七萬元。
來北京 沒有知音就焚毀發(fā)明
說到此次來京的目的,他說,北京是個重視科技產業(yè)的地方,是個英雄不問出處的地方!拔蚁M苷业揭粋接納我的平臺,完成我的人生理想!
付立國說,如果找不到合適的合作伙伴,他就把發(fā)明全部焚毀。
專家看法
中國國家專利局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專家認為,申請專利后卻沒有轉化為生產力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從個人來講,多數專利申請者的目的是為了出售,那么在搞發(fā)明前一定要做詳細的調查,看現在的材料和設備是否能滿足自己的設計,調查市場是否真的需要該項技術和產品,切忌盲目投入。
信報記者王瑋/文并攝
責任編輯:孫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