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彷徨的胡國有
|
“狀元”兒子在大學沉湎網(wǎng)吧滑到退學邊緣,老
父賣家產(chǎn)來
青“陪讀”,甚至下跪都無法喚回兒子的心———傷心父親寫下訣別書
“要不是為了他死去的媽媽,我早就一頭撞死在他的面前了!可是我實在搞不懂,為什么我連家都不要了跑到青島來陪他讀大學,我甚至在網(wǎng)吧里心甘情愿地給他下跪,可怎么都無法喚回孩子那顆沉湎在網(wǎng)吧里的心呢?”昨天上午,這位傷心透頂?shù)母赣H寫下了訣別書。
這位父親叫胡國有,來自浙江金華農(nóng)村,曾令他驕傲的兒子因迷上網(wǎng)吧而滑到了退學的邊緣。為了孩子,他背著鋪蓋,已經(jīng)在島城的寒流里流浪了一個多月了。在青島的這些天里,胡國有始終只做著一件事——每天從大清早到深夜,在大學周邊的五六個網(wǎng)吧里轉(zhuǎn)悠,為的是找到自己難以自拔的兒子。
聽說站在自己眼前的是晚報記者,這位父親淚水驟然涌出了眼窩,可能是辛酸太多、委屈太重,憤懣的情感壓抑得太久的緣故,他死死抓住記者的胳膊,央求記者幫他想想辦法,救救兒子。
從競賽狀元到被“勒令退學”
胡國有的兒子是島城一國家重點高校大二學生,高中時曾是浙江省化學競賽狀元!說起兒子的現(xiàn)在,胡國有拿過一張學校寄給他的“退學警告通知”泣不成聲:我怎么也搞不懂,那個電子游戲怎么能像魔鬼一樣纏住他啊!”記者看到,“通知”上寫著退學警告的原因是連續(xù)學科考試不及格。
網(wǎng)吧下跪無法喚回兒子心
“記者同志你可能不知道,為了讓兒子收心回到學校好好讀書,我什么辦法都使過了,開導談心不好使,打罵都用過,可是兒子還是鬼迷心竅一般,什么也拿他沒辦法!”老胡說,兒子自從大一下學期開始上網(wǎng)吧之后,成績一落千丈,如今已經(jīng)十來門功課不及格了,而且整個人也逐漸變得木訥起來。到現(xiàn)在,兒子一天不去泡網(wǎng)吧就像上了毒癮一樣,白天逃課,晚上通宵達旦,困了累了就睡在網(wǎng)吧。一天凌晨,胡國有到網(wǎng)吧里找兒子,見到睡在網(wǎng)吧沙發(fā)上的兒子,他竟忘記了憤怒,跪在兒子面前號啕大哭?墒莾鹤有褋砗,繼續(xù)上網(wǎng)打游戲,完全不顧老父的感受。
為了限制兒子上網(wǎng),胡國有每周只給兒子20元的生活費,但兒子居然省下飯錢去網(wǎng)吧,每月領(lǐng)到學校給的100元的特困補貼,兒子就到網(wǎng)吧里玩通宵。
賣掉家產(chǎn)來青“陪讀”
“我的心已經(jīng)死了,都是為了孩子死去的媽!”五年前,胡國有的妻子因病去世,家里欠下了十幾萬元的巨額債務(wù)。妻子臨終最后一句話就是“讓孩子好好念書”。胡國有有兩個兒子在上學,家里還有兩位患病的老人。為了養(yǎng)家,他編過草席,拉過板兒車,到膨化廠打零工,多次因勞累過度暈倒。
兒子上大學后,為了多賺點錢為兒子交學費,胡國有借款買了一輛舊拖拉機幫人家干活,每天可以攢下5塊錢。
如今,勒令退學警告通知書讓胡國有徹底絕望了,他急匆匆地變賣了家產(chǎn),包括低價出售那臺舊拖拉機,背著鋪蓋趕到了青島。天冷的時候,他住幾塊錢一晚的小旅館,天好就在單位的門下湊合一宿,6個硬面火燒是老胡的一日三餐。每天早晨,他趕到兒子的宿舍去看看兒子起床上課了沒有。一旦宿舍和教室都不見兒子的蹤影,胡國有就到網(wǎng)吧找兒子。這樣的生活已經(jīng)重復了一個多月了,胡國有不知道什么時候才能讓兒子回心轉(zhuǎn)意!
傷心透頂父親寫下訣別書
最近又有三四天沒有“抓”到兒子,胡國有的心降到了冰點!拔疫不如一頭撞死在青島!”昨天下午,勸兒無效的胡國有已經(jīng)是欲哭無淚。他曾爆發(fā)過,并威脅一頭撞死在兒子面前,可兒子沒有絲毫的悔恨感。
昨天晚上,胡國有和家里的親戚朋友通了電話,他拿定主意想放棄兒子。訣別書也已經(jīng)寫好。信中胡國有一再提醒兒子:“現(xiàn)在你的面前有兩條路可走,一條是專心念書,以后留在城市找份好工作;另一條是回農(nóng)村干累活吃大苦……”信的末了,胡國有猶豫再三后補上這樣的話:“如果你好好讀書,到大三可以給你買電腦,連我的心都給你”。
胡國有在癡癡地等待著!也許看到父親的訣別信后,迷途的兒子明天就能良心發(fā)現(xiàn)!本版撰稿姜寶虎
真正該反思的是誰?
這兩天我一直被“辛酸”父親的辛酸折磨著,有的時候甚至被折磨得透不過氣來。我真的很為胡國有這樣的父親感到悲哀,這些一生肩扛家庭重擔的父親,卻根本無法承受現(xiàn)實之重。我不知道這樣的重荷何時能從胡國有們的身上卸下!
作為一個局外人,在面對胡國有們的辛酸時,我們完全可以在讀完報道的時候輕松放下,可是作為父親,他們什么時候才能做到呢?寒風里,呼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的父親,面對麻木不仁的兒子,是什么造成了這一切?在我們呼吁家長反思自己教育方式的同時,我們是否還有更多的、更深層、更理性的東西需要我們深刻反思呢?
我想起名叫亞當·斯密的英國老人,在寫出經(jīng)濟學理論經(jīng)典的同時,他給我們留下了一本更加厚重的大書:叫做《道德情操論》。他警告和提醒我們,什么是最不應該被我們所遺忘的!
由此,我想到,今天我們該反思的不僅僅是胡國有們自家的教育模式,也不僅僅是我們現(xiàn)行的教育制度,還應該包括更多內(nèi)容。ń獙毣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