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建 達
河北沙河礦難,已使我們的60多位同胞遇難。任何手段也無法挽回逝者的生命,任何安慰也無法彌補遇難者家屬的痛苦。如何防止下一場災難,如何讓礦工的生命不再像秋風掃落葉那樣凋零,再一次成為所有應該負責任的官員法律上和道義上的“最后通牒”。
當我們沉痛地去尋找礦難的教訓
時,人們發(fā)現(xiàn),這些致人于死地的災害原本是可以避免的。拿沙河礦難為例,一名曾開過十多年小鐵礦的當?shù)卮迕窀嬖V記者,當?shù)匦¤F礦平時事故就不斷,多數(shù)礦主只重利益,不管安全。沙河礦難的一個主要原因,就是無通風設備導致礦工一氧化碳中毒。
村民的這番話是對前來采訪的記者說的。那么,這么長時間沒有救命的通風設備,這么長時間的險情,村民為什么不對當?shù)氐墓賳T說,為什么不對職能部門說?
一個原因是,反映險情的大門沒有向群眾敞開。大家知道,鐵礦的所在地有各級政府,還有安全監(jiān)督等等職能部門,但是,如果這些單位高高在上,臉不好看、話不好聽、門檻不好進,有的官員甚至與黑心的礦主有著某種利益的關系,“禿子頭上的虱子”也不肯去抓,那么,知情者還愿意去反映問題、去投訴嗎?
另一個原因是知情者說了白說。事故不斷的小鐵礦畢竟事關礦工的性命,為了自身的安全,人們會用各種方式反映礦上的險情。但是,如果政府官員或職能部門無所作為,麻木冷漠,讓群眾說了白說,說了還可能招致報復,那么,還有誰會不知好歹地去反映問題呢?
還有一個原因就是群眾對當?shù)毓賳T的不信任。近年來,各地礦難不斷,安全警報經常拉響,不少官員因為重大事故而丟掉了烏紗帽。在這種氛圍下,群眾應該可以做到知無不言,言無不盡。然而,群眾還是不敢對那些帶著險情生產的小鐵礦、小煤礦說“不”。為什么?因為群眾認為當?shù)毓賳T不會不知道礦里的實際情況,不會不知道黑礦主是怎樣賺著昧心錢,不會不知道礦工的生命面臨著怎樣的危險。只不過,出于某些利益、某種關系、某種默契,他們裝聾作啞罷了。可見,人們已對那些麻木不仁的官員失去了信心。真正的心里話,只能到事故發(fā)生后再對與礦主沒有任何利益關系的記者說了。
村民為何不向政府的職能部門反映實情,如今我們只能判斷猜測。但是有一點卻是肯定的,那就是,如果當?shù)卣毮懿块T能夠及時聽到村民的反映,并且立即采取有效措施,不準黑心的礦主在沒有通風設備的情況下冒險生產,那么,事故就不會經常發(fā)生,對重大事故更可以防患于未然。
村民只對記者說實話,不僅是對那些視金錢比工人的性命還貴重的黑心礦主的控訴,更是對那些拿著國家的俸祿而不對人民負責的有關職能部門官員的譴責。人們唯有寄希望于官員問責制,撤掉那些不作為官員的鐵交椅,讓有責任心的人民公仆來為群眾辦事,才能防止一起又一起災難的發(fā)生。
編輯 張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