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山東頻道10月21日電
作為全國四個試點省區(qū)之一,今年秋季開學,高中新課程改革在山東全面啟動。但記者近日調查發(fā)現,盡管山東制定的高中課程改革方案非常理想,但是由于各項配套措施不到位,大多數學校存在等待觀望心態(tài),高中課改成為個別學校跳“獨舞”,改革目標尚難落到實處。
為了推動
高中新課程改革的實施,山東頒布了改革實施方案,并就課程建設、學分認定、學業(yè)水平考試、學生素養(yǎng)評價等方面制定了指導意見。據了解,新課改在課程結構、課程設置、管理制度上都進行了大膽改革。新課程為滿足不同學生的個性特點和多樣化的發(fā)展需要,各學科分層次、分類別設計了多樣的、可供不同發(fā)展?jié)撃軐W生選擇的課程,同時還增強了課程與社會進步、科技發(fā)展、學生經驗的聯系。
山東省教育廳廳長齊濤認為,實施普通高中新課程改革,是一次回歸教育本質的轉折性變革。高中新課程運用的是一種全新的評價體系,可以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梢詫崿F教師角色的真正轉換,以前許多教師只是充當了學生沖刺高考的“教練員”角色,高中新課改的課程設置和課程內容要求教師必須成為學者型教師。可以構建起適應現代社會和現代教育的評價體系,真正達到多元化、個性化。他認為,教育的功能不是簡單的“選拔”,而更應該注重其培養(yǎng)功能,高中新課程將帶動和推進高中教育功能的轉變。
記者近日在山東多所高中采訪發(fā)現,高中課程改革的前景雖然鼓舞人心,但許多高中仍然持謹慎的態(tài)度,大多數學校都在等待觀望,“看看風頭再說”。有的校長干脆說:“我現在推行課程改革,實際是拿校長的帽子在拼,三年后如果高考失利,我不僅校長當不成,更沒法向眾多的家長交待。”據了解,目前各所高中普遍感到憂慮的問題是:
一、師資力量不足,缺乏專業(yè)指導。由于教材編印時間緊張,今年高一年級的教材到位較晚,記者采訪幾所學校得知,10月7日左右教材才全部到位,此前一個多月時間,各校都在根據講課進度給學生臨時印發(fā)講義。各高中普遍遇到的一個眼前問題是師資力量缺乏。濟南歷城一中副校長金巍接受記者采訪時說,全校高一新生有1350人,教職工只有200多人,其中青年教師占絕大部分。只有熟悉整個課程體系,具有一定教學經驗的教師才能適應課改的要求,目前學校年輕教師偏多,普遍缺乏專業(yè)性的講課指導,能達到課改要求的不多。課改后,高一年級每班每周上2節(jié)藝術課,全校僅有7位藝術課教師,每人每周課時在10節(jié)以上,比以往增加1倍還多。另外,為給學生的成長發(fā)展提供更多的選擇,課改要求開設以通用技術為主的職業(yè)教育課程,各校普遍既缺教師又缺教學設施,開設起來困難很大。
“新的課程改革方案非常理想,對于學生全面發(fā)展非常有益!鄙綎|省實驗中學校長劉堃認為。記者看到,今年的高中新教材與傳統教材相比確實發(fā)生了很大改變,更加感性易于接受,完全打破了原有的教學體系,教師如果不經過培訓根本適應不了新的教學要求。作為省內外知名的重點高中,山東省實驗中學擁有較雄厚的師資力量,今年又根據課改需要引進了多名教師。但并不是每一所學校都具備此類名校的實力和條件。金巍介紹說,課改后,對學校建設課程、實施課程和管理課程的能力要求提高,學校要根據學生需求和教學資源情況開設一定數量的選修課,有的課學校根本開不起來,即使勉強開起來,選修課的質量也難與名校相比,這樣,名校與弱校之間的差距必然拉大。
二、“學校自主權增大,弄虛作假現象難以避免!睂嵤┬抡n改以后,學校按要求開設必修課和選修課,實施學分制管理,學生修滿144個學分即可畢業(yè),其中包括116個必修學分、28個選修學分。學校教學自主權增大,可以根據本校實際開設課程,自己組織考試,自己認定學分。
“弄虛作假的現象肯定難以避免!辈稍L中許多高中校長不無憂慮地說。他們舉例說,研究性學習活動是每個學生的必修課程,三年共15個學分。設置研究性學習活動目的是引導學生關注社會、經濟、科技和生活中的問題,通過自主探究、親身實踐的過程,綜合運用已有知識和經驗解決問題,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精神和科學素養(yǎng)。但記者了解到,研究性學習沒有教材、沒有教學大綱,許多學校無從著手,基本處于盲目狀態(tài)。劉堃校長認為,“嚴格意義上說,研究性學習不可能在課堂上教出來,培養(yǎng)學生新的學習思路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不是一兩節(jié)課能完成的。所以,這15個學分的取得,弄虛作假肯定難以避免!
另外,學生每學年必須參加1周的社會實踐,才能獲得2個學分;三年中必須參加不少于10個工作日的社區(qū)服務,獲得2個學分。不少校長反映,這些真正落實起來都有一定困難!白詈螅芸赡苡行⿲W分是‘造’出來的,而不是教出來的!
三、“缺乏監(jiān)督機制,課改難免流于形式!睋私猓壳霸S多學校實施新課改的積極性不高。按照課改要求,基礎文化課程的課時比例應該有所降低,但據了解仍有許多學校大大提高文化課的課時,壓減選修課的內容安排,很多學校還在沿用舊的教學方式。
對于課改持積極態(tài)度的校長劉堃說:“新課改的效果是潛移默化的,不是顯現的,所以許多學校不愿搞。由于缺少外部監(jiān)督,目前,只有少數條件較好、校長認識較高的學校在積極推動課改,造成改與不改一個樣!彼孤实卣f:“三年后,如果實施課改的學校升學率降低,我們沒法向家長交待。所以,我們也在試試看,不行也得走回老路!彼ㄗh,有關教育行政部門應該加大對新課程改革的指導與監(jiān)督,積極推動改革實施。同時希望有關教育專家能夠深入學校,就課改方案、課程設置、課程內容等方面與師生廣泛交流,指導學校和師生適應新課改要求,改革教學方式。
四、“高考模式不改變,一切都將是空談。”按照課改規(guī)劃,三年后將由山東單獨組織實施高考,山東的學生不再參加全國統一考試。但截至目前,有關高考的考試標準仍未出臺,各校都在焦急地等待觀望。
濟南歷城一中副校長金巍說:“現在高考中記憶性的題目比例還是過大,雖然近幾年出現了新情境題,但是老師和學生基本已經基本掌握了出題規(guī)律,很容易應對。高考的出題模式直接影響高中的教學模式,如果高考指揮棒不變,課程改革一切都是空談!
劉堃等一批高中校長建議,要想使課改目標落到實處,高考改革必須配套進行。一、高考應適當加大考察學生動手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的題目比例,給高中教學樹立正確的導向,提高高中課改積極性。二、要改革教學環(huán)境。他說,當前“回讀風”越來越熱,有的市地回讀生達到學生總數的50%,升學率的競爭越來越激烈,每所高中都加班加點備考,素質教育根本落不到實處。說到底,還是以升學率來考核學校和校長,至于學生是否全面發(fā)展、是否實施素質教育,都是“說起來重要,做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三、要讓高校也參與到高中課改中來,擴大高校招生自主權,讓整體素質高、學有專長的學生能夠受到高校青睞。(記者張曉晶)
編輯 張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