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說起自己拍戲,劉祺云很自豪
穿上戲服,村民搖身成演員
![]()
劉祺云在工作室進行后期制作
600年前的公元1404年,山東省寧津縣孟金寺村劉姓始祖劉鑫源,帶領(lǐng)子女輾轉(zhuǎn)千里,從北京密云來到當時的京師河間府寧津縣(現(xiàn)山東省寧津縣),立名小劉莊(后改為孟金寺),F(xiàn)在的孟金寺村,共465口人,都是劉氏后裔。其中有位叫劉祺云的老人,在考證、撰寫完600年家族史之后,自籌資金,自學導演,帶領(lǐng)孟金寺的村民們開始了拍攝家族史電視連續(xù)劇《劉氏春秋》的艱辛歷程,F(xiàn)在,今年59歲的他率領(lǐng)的這個農(nóng)民電視劇組不僅在當?shù)貍鳛榧言,還獲得了央視的一、二、四套節(jié)目組和山東衛(wèi)視、上海衛(wèi)視、鳳凰衛(wèi)視的青睞。
退休老漢寫村史
1965年,劉祺云離開孟金寺村,到寧津縣城工作。2001年12月,時年56歲的他辦理了“內(nèi)退”。在家自學電腦知識的同時,年近60的他著手寫作孟金寺村村史。他用大量的事實得出結(jié)論:孟金寺劉姓家族,始于北京市密云縣石匣村。
為了核實準確的信息,他往返京城五次,查閱了大量資料。2004年5月,近5萬字的《孟金寺村史》完稿。它以翔實的資料,反映了劉姓家族由北京密云移民寧津,600年來建設(shè)家園的發(fā)展變遷史。
萌生想法要拍攝電視劇
當他把厚厚的一本本《孟金寺村史》印發(fā)給鄉(xiāng)親時發(fā)現(xiàn),許多人連字都不識,又怎么能使這部《村史》起到鑒往知來的作用?這時,一個設(shè)想在他頭腦中漸漸成形:拍攝電視連續(xù)劇展現(xiàn)家族史!
劉祺云說,“排戲幾乎是零成本。”演員全部由村里的農(nóng)民免費擔任。他自任導演,兼任著編劇、攝像和制作人。他的老伴張秀芝負責服裝、化妝,兒媳和女兒做助理攝像。服裝和道具是主要的成本,每集電視劇控制在2萬元之內(nèi)。
兩個月后,由他親自執(zhí)筆改編的十集電視連續(xù)劇本《劉氏春秋》脫稿了。他又到濟南,學習拍攝和后期制作的知識,同時還買了數(shù)碼攝像機、刻錄機等設(shè)備。
全村上陣 齊拍電視劇
“聽說我招演員,村民們報名得很踴躍!眲㈧髟普f。全村上至85歲的老人,下至4歲的頑童,都成了劉祺云電視劇中的演員。但劉祺云知道,作為農(nóng)民,他們離真正的演員還差得很遠。他把臺詞打印出來,掛在墻上供演員對照著;為了避開農(nóng)忙,上午下地早晨拍,下午摘棉上午拍;讓演員經(jīng)?粗臄z,不害怕鏡頭。
7月27日,是電視劇《劉氏春秋》開拍的日子。
“開拍!”隨著一聲令下,三部數(shù)碼攝像機分別從仰、俯、平三個角度同時拍攝,演員們身著明朝時代的服裝進入了各自的角色!秳⑹洗呵铩返牡谝患兑泼瘛烽_拍了。
令劉祺云感動的是,為了拍攝第一個鏡頭“天蒙蒙亮,劉姓主人公準備離開密云”,原定6時正式開拍,但鄉(xiāng)親們不到3時就開始梳妝打扮。只有465口人的孟金寺,在這一天變成了節(jié)日。村里的男女老少早早趕來看熱鬧。
和意料中的一樣,50多名村民演員面對攝像機鏡頭,背好的臺詞“卡殼”了;有的人把本該倒進碗里的“藥水”,扔進河中;演員亂動,跑到鏡頭外面去了;就是走路,有的人也變得不會走了;現(xiàn)場有人呼朋喚友,只能晚上再重新配音。由于失誤頻頻,20分鐘的戲竟然用了6盤錄像帶。短短五十分鐘的第一集《移民》,竟斷斷續(xù)續(xù)拍了一個多月。
驗收成果 全村轟動
忙活了幾個月后,第一集后期制作完成后,電視劇《劉氏春秋》的第一集終于和村民們見面了。播放自拍電視劇的那天晚上,屋里院外都擠滿了人。只要劇中出現(xiàn)一個人物,便引來一片笑聲和驚嘆聲。觀眾中不時發(fā)出喊聲:“這個是我奶奶”,“看!我的孩子在里面”,“快看,快看,我爸爸腳上還穿著涼鞋”。一陣哄堂大笑。
困難不少 估計2006年底拍完
“由于資金比較緊張,整部戲估計在2006年底拍攝完成!眲㈧髟普f!艾F(xiàn)在,村里人太喜歡這個了。第二集《改村名》11月才準備拍攝!
由于這部電視劇時間跨度太大,為置辦明清兩代和民國時期的服裝,劉祺云的愛人張秀芝就花了2萬多元。
如果說服裝只要有錢就能置辦,那么背景與道具,就更讓他犯愁了。如今的寧津縣,到處都是現(xiàn)代農(nóng)村的氣息。因此,村里僅留的幾處老宅,就成了他眼里的寶貝。有人要翻蓋舊房,劉祺云就上門求人家拖幾個月再說;為了拍攝一個連年戰(zhàn)亂后蕭條、破敗的鏡頭,全體演職人員身穿破衣爛衫跑到幾公里以外的鹽堿地上……
30多萬元的設(shè)備,一集至少2萬元的拍攝投入,劉祺云還能撐多久?眼下正陷入資金困境的他說,打算把一套新房賣掉,以保證拍攝!
最近有消息說:播放由社會機構(gòu)和個人制作的DV片,必須事先送審。面對這些問題,劉祺云說:“村民的熱情,媒體的宣傳,我的性格,都不能讓我隨便就停止這個工作。”
(詹敏)
責任編輯:趙振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