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30分):2003年,我國高等院校毛入學率達17%,達到世界A類標準,高等教育從精英教育邁向大眾化。新中國55年,也是中國高等教育飛速發(fā)展的55年!稓v史的見證》今天為您播出《筑就高等教育振興之路》。  
; 2004年9月1日--20日,全國高校陸續(xù)開學。400萬新生走進大學校園。 教育部教育發(fā)展研究中心主任張力:“1949年全國普通本?圃谛I11萬7千人,2003年達到了1108萬人,增長了100倍,1949年研究生的畢業(yè)生只有107人,到了2003年已經(jīng)增長到11萬人,可以說增長了1000倍,經(jīng)過55年來的奮斗我國已經(jīng)基本形成了學科門類齊全,學歷層次完整的高等教育體系! 首都師范大學
2004年10月6日將迎來50周年校慶。2002年到2004年,新中國建設的第一批大學紛紛迎來50慶典。 首都師范大學校長許祥源:“首都師范大學是新中國成立以后,北京市政府建立的第一所高等院校,像我們的鋼院、礦院、石油學院一大批這樣的院校,對國家的整個各方面的建設都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也應該說填補了很多的空白! 北京石油學院1953級學生李妙蘭:“我是五三年考到北京石油學院的,當時是第一批學生,我們53屆招收了560多人,(當時)生活條件比較艱苦,記憶最深的就是,在平房里吧冬天很冷要生爐子,我是南方人根本沒生過爐子,所以一到我生爐子我就發(fā)怵,找同學幫忙生爐子,精神風貌可以說當時是滿腔熱情,最喜歡的歌是《勘探隊員之歌》:是那山谷的風吹動了我們的紅旗,是那黃昏的雨洗刷了我們的帳篷……” 李妙蘭女兒、石油大學副書記吳曉玲:“我們家父母和子女一共有五口人其中有四口都是畢業(yè)于北京石油學院或者說石油大學,我自己是1981年考入石油大學,到目前為止我們石油大學的學科專業(yè)在石油學科主干方面更加齊全了。從本科到碩士還有博士都有,我自己就是石油大學培養(yǎng)的碩士生! 1981年1月1日,五屆全國人大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學位條例》,全面規(guī)范博士、碩士研究生培養(yǎng)制度。1983年5月27日,新中國培養(yǎng)的第一批博士獲得學位。 中國科學院研究員、新中國首批博士學位獲得者徐文耀:“那一次是第一次,國家第一次授予首批博士學位證書,所以非常隆重,當時提出究竟是做博士服博士袍子帽子呢,還是實惠一點實際一點,給大家做一件能夠實用的衣服,后來還是給大家發(fā)了錢做了一套衣服,而不是穿袍子和帽子,這20多年來的實踐呢,我們自己培養(yǎng)的博士生和碩士生已經(jīng)成為科研骨干、教育骨干,各條戰(zhàn)線上的骨干! 1999年起中國高等教育進行大規(guī)模擴招,并實行了取消考生年齡限制等一系列新政策。2002年南京市民汪俠圓了自己53年的大學夢
。 南京醫(yī)科大學學生汪俠:“我是1949年高中畢業(yè)的,考的北大,在南京考區(qū)它一共就要十個所以就落選了,之后參加工作以后,當時單位不同意,就沒有辦法就放棄了,在2002年我是很幸運地由于國家的教育改革,我在年輕時沒有完成這個愿望在退休以后來完成。” 中國農(nóng)業(yè)大學黨委書記、時任教育部高校學生司司長瞿振元:“在整個擴招的過程中間全民都應該有一個公平地得到教育權利的問題,因此取消了對高考考生的年齡限制,同時對西部地區(qū)適應西部大開發(fā)的要求,我們也進行了傾斜,使得西部,特別是民族聚居地區(qū),使他們有更多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 2004年,中央民族大學又迎來了14個民族的新同學,民大師生中已包括了中國全部民族。全國已有數(shù)百所高校培養(yǎng)少數(shù)民族學生。56個民族全部有了自己的本科生。 中央民族大學珞巴族新生白瑪?shù)录骸拔沂俏覀冟l(xiāng)第一個考到北京的大學生,我是第一次在北京過國慶節(jié),我感到非常高興,現(xiàn)在我們學校所有的56個民族的同學都有了,都非常團結和快樂!
特約編輯:yxch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