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8時25分,記者在中潭路站搭乘了一列駛往上海南站方向的列車。車廂內乘客很多,因為雨天的緣故,很多人的肩部和褲腳部位都沾有水漬。
列車啟動不久,車廂內有風貫入時,記者隨即感到陣陣涼意,特別是被淋濕的肩部、腳部,涼意就更加明顯。
與此同時,四周的乘客中很多人也開始作出提領、頓
足的動作,一名身著孕婦裝的女士甚至翻開了剛剛購買的報紙將自己的上身包住。記者用溫度計測量了車廂內的實際溫度,發(fā)現僅有21攝氏度。
在中山公園站,記者下車測量了站臺上的室外溫度,發(fā)現是24攝氏度。乘客顧老伯認為,在僅有24攝氏度的雨天,軌道列車不應該開動空調。
一名穿著夏裝的女乘客向記者表示:“現在上海的空調公交車規(guī)定室外28攝氏度以上時車內才開冷氣,不知道地鐵有沒有這樣的規(guī)定?”
中午12時30分、下午3時10分,記者先后兩次對軌道交通三號線的列車車廂溫度進行了隨機測溫,證實了上午的車廂低溫僅為個別現象,并且已經得到改善。
這兩次測溫的結果分別是:第一次,24攝氏度(車廂內)/25攝氏度(室外);第二次,25攝氏度(車廂內)/25攝氏度(室外)。
為什么車廂溫度會出現反常?上海地鐵運營有限公司辦公室的尹先生答復記者,軌道交通三號線上運營的阿爾斯通列車采用的是恒溫式空調,制冷能力很強,按設定,當車廂內氣溫高于27攝氏度時,各車廂內的空調就將自動啟動。
但阿爾斯通列車的室內空調沒有明確的室溫指示,其空調工作的工況共有5檔,需要事先由工作人員逐節(jié)車廂進行調整,一旦調整完畢就不能在運行中自動變更。
尹先生分析,昨天之前,三號線列車的空調工況都是根據近期的平均氣溫設置的,制冷強度較大。由于昨晨氣溫突降,部分車輛的工況來不及全部調整即投入運營,所以在早晨客流量較大時空調自動運作后,車廂降溫比較迅速,而乘客被雨淋濕后再受風吹,自然感到比平時冷得多。
接到乘客反映后,地鐵運營公司立即作出調整,相關列車車廂內的溫度即刻得到改善。
尹先生表示,地鐵運營公司今后將通過加強監(jiān)控等手段及時調整溫度,為乘客提供更加優(yōu)質的服務。
昨天清晨,一場大雨使本市氣溫驟降,然而在早高峰時段,軌道交通三號線的部分營運車輛卻仍然開著低溫空調,被雨水淋濕的乘客在車廂內寒意連連。在接到多名讀者來電反映同樣問題后,晨報熱線記者立刻前往軌道交通三號線,對車輛內的溫度進行了實地調查。作者:晨報熱線記者鄒穎琦實習生胡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