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上海9月1日體育專電(記者楊金志 劉丹)首都體育師范學院原院長、博士生導師孫民治直言:“要讓我們的大學里出‘姚明',至少要等10年!
在美國,NBA球員中60%來自大學籃球聯盟,每年“選秀”的對象主要就是大學生。而在我國的CBA里,還沒有哪一名主力球員是來自大學的。
一些專家指出,現在我國的高校體育基本還是“兩張皮”:一方面,學校體育課程陳舊,大學生體質下降;另一方面,高校招收特長生和退役運動員組建校隊,主要任務是為校爭光。學習成績好的體力不好,運動水平高的學習成績又往往不好。這樣的體制下,運動明星只可能從體校里出來,不可能從高校里出來。
按說,高校不負責培養(yǎng)尖子運動員,在普通學生的體育教學上應該更有優(yōu)勢,實際卻不盡然。北京師范大學體育學院院長毛振明說:“現在的大學體育必修課,大學生一學不會、二學不懂、三學不樂!逼湓蛟谟冢赫n程設置陳舊,不考慮學生的興趣,千篇一律,面目可憎。
。保福叮澳辏绹囊凰髮W在世界上首先開設體育必修課。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體育必修課在西方國家的大學里卻基本已經被“消滅”了,而由各種俱樂部取而代之。大學體育必修課的消失,不代表不重視體育了。相反,他們已經不需要像“趕鴨子上架”一樣強迫學生去上體育課,也不必像教小學生一樣手把手教大學生。
孫民治說:“大學體育走俱樂部的道路是必然!痹趪饩銟凡矿w制下,優(yōu)秀的運動員都來自學生。體育必修課固然沒有了,但是對體育有興趣、有專長的學生都去參加相應的校俱樂部了。有天賦的學生必然在俱樂部里脫穎而出,并有機會參加社會上更高級別的比賽,直至奧運會。學生不必擔心學業(yè)壓力,因為他們是學分制?此剖且粚γ艿捏w育和智育,在這里相得益彰。
我們的大學體育離俱樂部有多遠呢?人們所熟知的,北大有一個“山鷹社”,它的成員中甚至有人獻身登山事業(yè)。記者了解到,從今年開始,西安工程學院用俱樂部的形式上體育課,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選修課程。雖然這并不是完全意義上的俱樂部,但畢竟有了一個“殼”。在深圳大學,定向越野俱樂部已經有了1000多名成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沿著這條路堅定地走下去,相信中國高校在不遠的將來也會有自己的“狀元秀”。(完)
特約編輯 徐新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