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大地,希望系于2400萬青少年肩頭。
育人德先行。山東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設,正是被置于事關全省未來興衰的高度上,一直得到省委的高度重視。省委書記張高麗多次就加強公民道德建設特別是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作出批示。尤其是伴隨著《山東省兒童事業(yè)發(fā)展“九五“規(guī)劃》、《山東省少年兒
童思想道德教育實施意見》等的先后出臺,一個黨委統一領導、全社會積極參與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體系日漸形成,為齊魯大地托舉起明天的希望。
共筑思想道德建設大系統
在我省各級學校,德育工作始終被擺在素質教育的首要位置:學科滲透制度等8項制度,確保德育貫穿于教育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全省統一的“學生思想品德評定方案”,將日常行為規(guī)范的要求分類量化,學生自評、小組評議、家長評議、老師評議……保證了思想道德建設教育落到了實處。
婦聯、教育、衛(wèi)生、民政、司法等共同攜手,7萬余所家長學校如雨后春筍涌現全省,“為國教子”、“以德育人”的教育觀念,在千萬個家庭深深扎根。
青少年愛國教育基地、文化教育基地、科技教育基地、法制教育基地、國防教育基地等,組成了社會教育的陣地網絡。依托這一龐大的陣地網絡,青少年在科技、文化、藝術、體育活動形成的大合唱中,潤物無聲地接受著思想道德教育的洗禮。
生活大舞臺 社會大課堂
2002年春天,一場大規(guī)模的“小主人”體驗教育活動席卷全。涸凇靶〔宛^”里學烹飪、在“小醫(yī)院”里學自護、在“小銀行”里學理財……幾百萬小主人,在實踐活動中,體驗成功與失敗。
實踐育人是我省未成年人道德教育的優(yōu)良傳統。以情感與形式并重的諸多主題活動,一年到頭不間斷。多年來開展的“小公民”活動,吸引全省百萬兒童積極實踐:在家庭做父母“小幫手”、在社會做律己“小標兵”、在學校做同學“小伙伴”、在公共場所做環(huán)保“小衛(wèi)士”、獨處時做自己“小主人”。
社區(qū)志愿者與未成年人結對活動等志愿服務活動,得到了廣大青少年的積極響應。據不完全統計,社區(qū)服務隊近5萬支,“一助一”長期結對服務對象達100多萬對,全省累計已有1900萬人次青年志愿者為社會提供了超過3.3億小時以上的志愿服務。
營造愛的世界
2001年到2002年,全省開展了“讓未成年人遠離‘三廳一臺’”集中整治活動力度之大,令人驚嘆:僅娛樂場所中電子游戲廳一項,就壓減了97%。
一邊是群策群力為未成年人健康成長創(chuàng)造良好的社會氛圍,一邊是維護未成年人權益的工作日益深化。近年來,全省先后建立社區(qū)青少年法律學校420余所,92%的中小學設立了法制副校長或法制輔導員;全省共開展了法律咨詢活動32000場,直接受教育的青少年超過1000萬人次;各地組建的“青少年法制教育團”,累計培訓40多萬人次。
對2000多萬山東孩子來說,全社會就是一個充滿愛的世界:當他們因貧失學時,“希望工程”會雪中送炭,目前全省已累計籌集捐款1.5億元,救助失學兒童13萬人;“春蕾計劃”資助貧困女童11萬人次……就是在這種全社會的關愛中,2000多萬未成年人健康幸福地成長。(宋弢 王周 張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