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父親王平德是1947年入黨的老黨員,他擔任膠州市張家樓鄉(xiāng)大泥溝頭村支部書記16年,工作上兢兢業(yè)業(yè),生活上先人后己,因積勞成疾,54歲便倒在工作崗位上。
父親的心里裝著很多人,但那都是村里的困難群眾和老百姓,惟獨沒有家里人,更沒有他自己。記憶中印象最深的是1968年春節(jié)前的一件事。節(jié)前,父親去外地參觀學習,當時雖然生活很苦,但臨近年關(guān),家家戶戶還是張羅著忙年。眼瞅著過了臘月二十,還不見父親的影子。家里人口多,生活困難,一年到頭真正來錢的路一是賣點農(nóng)產(chǎn)品,二是賣兩次豬換來點生活費用,因為母親身體不好,逢年過節(jié)只能等父親回來操辦,所以我和妹妹天天跑到村頭,在寒冷的風中等待父親回家。臘月二十八,我和妹妹遠遠地看見父親回來了,好像手里還提著一些東西,我們倆高興地跑回家告訴母親。大家等啊等,等了好一會兒,還不見父親回來,我又跑出去迎,但哪里還有父親的影子?直到天黑了,該吃晚飯了,父親才回家,母親問他去干什么了,他說過年了,去看看村里的五保戶張丁氏和徐德勝,給他們送點肉,坐了一會兒,母親埋怨他是大家的兒子,哪里還顧得上小家?父親不緊不慢地說,當個黨員,當個支書,就要舍掉一半。父親總是這樣,把好事、方便先讓給別人。當時招工可是天大的好事,父親把縣化肥廠的兩個招工指標,安排給了村里的兩個孤兒。
1974年,父親感到渾身無力,眼皮腫脹,腿也腫了,公社黨委的叔叔們硬逼著他去青島診治,結(jié)果確診為肝癌。大家勸他好好休息,什么也別干了,他自己卻不在乎,說活著干,死了算,仍然堅持工作。那年秋天,雨水特別多,地瓜干曬不好就會爛掉,影響一年的口糧。父親強忍病痛,帶領(lǐng)群眾搶收搶種,一下子累垮了,吐血不止。就在那個多雨的秋天,父親永遠離開了我們姊妹5個和多病的母親。
許多年過去了,父親那種生命不息、工作不止的精神,那種心里裝著別人,惟獨沒有自己的高尚品格,始終激勵著我,使我下決心像父親一樣,按照江總書記“三個代表”的要求,勤勤懇懇地工作,做一名優(yōu)秀的共產(chǎn)黨員。王洪美(作者系膠南第二人民醫(yī)院內(nèi)科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