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自1997年3·15開始,中國消費者協會每年都推出一個年主題,從年主題的確立中我們能夠看到在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方面,其工作重點發(fā)生了幾個明顯變化:從倡導公平交易到讓消費者明明白白消費;從強調安全消費到提倡綠色消費;從重點規(guī)范經營者的行為到強調消費者的義務等。年主題的變化客觀地反映了市場行為越來越趨于規(guī)范,維護消費者權益活動向更高層次提升。
按照《消法》要求,消費者的知情權是一項基本權利,有權根據商品或服務的不同情況,要求經營者提供商品的價格、產地、用途、性能、規(guī)格、生產日期、有效期限、使用說明書等等。然而,自1984年《消法》頒布實施以來,消費過程中的欺詐行為非常普遍,成為投訴熱點;谶@一情況,中國消協1997年推出的第一個年主題即為“講誠信,反欺詐”。
應該說,講究誠信,不搞欺詐是交易行為的基本要求,將第一個年主題確定為“講誠信,反欺詐”,是在最低層次上維護消費者的權利,這一目標從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當時市場經濟秩序的不規(guī)范性及消費者權益受損害的普遍性。
1998年維權日提出的“為了農村消費者”的年主題,針對性更為明確。多年來,對農村消費者的保護相對薄弱,隨著農村承包責任制和農村產業(yè)化的發(fā)展,坑農害農、制售假冒偽劣農資,農民消費者權益受侵害的問題卻非常突出,同時,相對于城市消費者,農村消費者更是弱者,更需要保護。
2000年的3·15,“明明白白消費”年主題的提出,旨在讓消費者了解商品和服務的真實信息,為消費者營造放心的消費環(huán)境,進而為擴大內需、啟動消費創(chuàng)造條件。應該說,這一主題對大多數在“不明不白”中消費的消費者來說,是非常有吸引力的!懊髅靼装住毕M,對消費者顯然提出了一些要求:不應做一個完全被動的消費者,而要具備一定的法律常識,明確作為“上帝”所應享有的各項權利,并在消費過程中自覺地、主動地維護各自權利。從倡導公平交易到讓消費者明明白白消費,這一變化體現了消費者的地位正逐步上升。
如果說讓消費者在消費過程中能夠獲得公平交易的權利,避免被欺詐,只是低層次的維權活動的話,1999年“安全健康消費”年主題的提出則貼近了消費者最為關心的生命財產安全問題。但是,“安全健康消費”所針對的也只是消費者反映強烈的現實問題,如醫(yī)療事故處理辦法明顯滯后,商品房的包修、包換、包退辦法也不健全等等,而今年“綠色消費”年主題的提出,一方面基于含有有毒有害物質的消費品充斥市場,使消費者心身受損的現實,一方面更強調了可持續(xù)性消費,增加了保護環(huán)境、節(jié)約資源能源的消費觀念。
“綠色消費”主題超越了過去在維護消費者權益活動中一直側重的“經營者義務”、“消費者權利”的對立觀念,提出了消費者應承擔的義務,而這種義務,是個體消費者對全體消費者承擔的義務,是現代消費者為未來消費者承擔的義務。
從年主題的變化中,我們也能真切地感受到我國經濟體制改革正逐步深入,國民經濟在迅速發(fā)展,消費者權益保護制度日益完善,“綠色消費”年主題的提出,標志著我國的維權活動已與國際接軌。(劉錕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