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個全國產全自主自動化碼頭投產!青島港躋身“7億噸、3000萬標箱俱樂部”
在前灣港區(qū),一片繁忙景象——200多條航線在此交匯,2萬標準箱大船來去自如,平均每1秒就有1個集裝箱進出……
27日上午,山東省世界級港口群建設三年行動推進會暨全國產全自主自動化碼頭投產運營活動在青島舉行。副省長范波,市委副書記、市長趙豪志出席活動并致辭。
全國首個全國產全自主自動化碼頭投產。
會上發(fā)布了兩件大事:一個是山東港口青島港2023年貨物吞吐量突破7億噸,集裝箱吞吐量首破3000萬標準箱,穩(wěn)居全球第四位、第五位;另一個是全國首個全國產全自主自動化碼頭——山東港口青島港自動化碼頭(三期)投產運營。
這兩件事標志著青島港建設世界一流海洋港口站上了新臺階,港口能級和服務能力有了巨大躍升。在當前世界經(jīng)濟復蘇乏力、外貿進出口承壓的形勢下,這樣的表現(xiàn)有力印證了青島港的東北亞航運樞紐影響力,也透露出青島乃至山東經(jīng)濟持續(xù)向好的韌性。
01
躋身“7億噸、3000萬標箱俱樂部”
7億噸貨物是什么概念?如果都是礦石,用世界最大的40萬噸級礦石散貨船能裝1750艘。
3000萬個集裝箱意味著什么?首尾相連長度超過18萬公里,可以繞地球4圈半。
眾所周知,世界港口排名主要依據(jù)貨物吞吐量和集裝箱吞吐量。港航業(yè)有句老話:港口大不大,看吞吐量;港口強不強,看集裝箱。
青島港2023年集裝箱吞吐量首破3000萬標準箱。
在強手如林的世界港口中,此前貨物吞吐量超過7億噸的僅有寧波舟山港、上海港、唐山港,集裝箱量突破3000萬標準箱的只有上海港、新加坡港、寧波舟山港、深圳港。如果同時看這兩項指標,進入“7億噸和3000萬標準箱俱樂部”的僅有寧波舟山港、上海港和青島港。
貨物吞吐量、集裝箱量的雙雙跨越,是青島港由大港向強港邁進的有力證明,彰顯了青島港在中國北方乃至整個東北亞的樞紐地位。
青島港的超常規(guī)發(fā)展,放眼全球亦屬罕見。
2001年,青島港貨物吞吐量首次突破1億噸,此后每隔幾年便躍上一個億噸級新臺階——2006年超越2億噸,2008年超越3億噸,2012年超越4億噸,2016年超越5億噸,2019年超越6億噸,2023年突破7億噸。
1976年,在老港區(qū)六號碼頭42泊位,青島港正式開啟第一艘集裝箱船“旺翔丸”輪的裝卸作業(yè),當年共完成600標準箱。到2009年,青島港用了33年時間完成第一個1000萬標準箱的跨越;到2019年,青島港又用了10年完成2000萬標準箱的跨越;到2023年,青島港只用短短4年達成3000萬標準箱的新成就。
今年,青島港抓住機遇,勇?lián)b箱一體化突破發(fā)展重任,充分發(fā)揮基礎性、樞紐性設施作用,堅持“海陸”雙向發(fā)力,持續(xù)構建黃金物流大通道,在服務國民經(jīng)濟的過程中實現(xiàn)自身跨越發(fā)展,全年新增航線20條,國際中轉同比增長14%,穩(wěn)居中國北方港口首位,海鐵聯(lián)運箱量連續(xù)九年保持全國第一,在十大海運集裝箱口岸營商環(huán)境測評中連續(xù)三年穩(wěn)居榜首。
02
自動化碼頭“全國產、全自主”
吞吐量數(shù)據(jù)的背后,折射出港口生產方式的轉變。
一年裝卸3000萬個集裝箱,相當于平均每秒吞吐近1個標準箱,是一件需要超級運算和科學調配的工作。如此大的體量和強度,靠的不是增加泊位和工人,而是通過智能化、數(shù)字化、自動化讓碼頭更聰明、更省力。
據(jù)統(tǒng)計,中國已建成18座自動化集裝箱碼頭,在建包括改造的自動化集裝箱碼頭27座,已建和在建數(shù)量位居世界首位。而青島港跑在了全國前列。
早在2013年,青島港便組建了以張連鋼為帶頭人的“連鋼創(chuàng)新團隊”,開始了向世界港口科技制高點的攀登。2017年,青島港自動化碼頭一期投產運營,是亞洲首個真正意義上的全自動化集裝箱碼頭。2019年,青島港自動化碼頭二期投入運營,運用氫動力自動化軌道吊等6項全球首創(chuàng)科技成果。碼頭運行10年來,先后9次刷新世界紀錄,在效率上全面超越人工碼頭。
青島港自動化碼頭(三期)投產運營。
此次投產的三期碼頭位于前灣港區(qū)南岸,建設2個10萬噸級集裝箱泊位,全自動化集裝箱碼頭岸線總長2088米,可用岸線1652米,提升碼頭堆存能力26%,提升綜合服務效率6%。
作為一座打造港口領域新質生產力的碼頭,三期碼頭瞄準從硬件到軟件、從裝置到系統(tǒng)全國產化的突破目標,實現(xiàn)從港口重大裝備芯片到傳感器、從單機到系統(tǒng)、從底層基礎到上層應用的全面自主可控,實現(xiàn)我國港口行業(yè)全自主集成創(chuàng)新應用場景零的突破。三期碼頭擁有智能管控系統(tǒng)(A-TOS)、水平運輸智能控制系統(tǒng)(A-ECS)、操作系統(tǒng)及數(shù)據(jù)庫應用、自動化電控系統(tǒng)、自動化軌道吊高效直流供電系統(tǒng)、關鍵核心零部件等六大自主突破、12項創(chuàng)新攻堅成果,將關鍵核心技術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為世界港航業(yè)貢獻自動化碼頭自主建設的“中國方案”。
“大港重器”的投產,為青島港未來箱量的進一步增長奠定基礎。
03
世界級港口群建設全面起勢
短短四年,青島港從“6億噸、2000萬標箱”大港到“7億噸、3000萬標箱”強港的跨越,也是山東省世界級港口群建設結出的碩果。
按照《山東省世界級港口群建設三年行動方案(2023-2025年)》,到2025年,山東沿海港口貨物吞吐量突破20億噸、集裝箱吞吐量突破4000萬標準箱,港口能力規(guī)模、服務效率、智慧綠色發(fā)展水平全球領先。青島港世界一流海洋港口建設位居前列、晉位升級,日照港、煙臺港加快建設世界一流海洋港口,其他港口發(fā)展水平整體躍升。
青島港自動化碼頭(三期)。
在山東省世界級港口群建設中,無論是體量、效率還是智慧港口建設,青島港都毫無疑問居于“龍頭”地位。
山東港口舉全港之力支持青島港的樞紐港建設,堅持規(guī)劃“一盤棋”、管理服務“一張網(wǎng)”、資源開發(fā)“一張圖”,以集裝箱為突破口,提速構建“以青島港為樞紐港,日照港、煙臺港、渤海灣港圍繞各自區(qū)域腹地形成海上支線布局”的干支線網(wǎng)絡配套發(fā)展格局。最直觀的體現(xiàn)就是,全球前20大集裝箱公司均在青島港開通航線,國際航線總數(shù)超過長江以北港口總和。
當前,中國加快構建新發(fā)展格局,港口的增長動力發(fā)生根本性轉變,由單一的裝卸、倉儲、轉運拓展到航運、貿易、金融、物流等,青島港由此在新的維度上確立競爭坐標。
青島港聚焦打造“依托港口的一流的供應鏈綜合服務體系”,深化與兄弟港口、板塊集團融合發(fā)展,以多種物流模式服務“新三樣”產業(yè)鏈,全力打造“新三樣”出口的中國北方示范港,協(xié)同泰贏航運開通首條歐洲生活消費品精品航線,全面開展商品車國際中轉業(yè)務,開展“保稅原油混兌作業(yè)+復運出口”業(yè)務……
立足一體化更大平臺,青島港正在從百年大港向世界一流海洋港口全面躍升。
作者 |周曉峰 攝影 |周曉峰